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054章:老黄牛孟轻舟(第 2/4 页)

    有人质疑流派和表演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啊,看导演的需求找演员啊,按照导演的需求演啊;

    问题就在于,演员是塑造角色的,而电影中的角色一般都是典型人物。

    必然是共性中带着个性的;

    比如《觉醒年代》中的***。历史上一定是这样的吗?未必是,但是于和伟在***的框架下演出了他自己的理解和个性。

    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塑造一个典型人物,人物如何立体。

    在真实的基础上更加典型;

    实事求是的说,“演得真”根本就不应该是演员表演要追求的方向,因为表演追求的是“演得像”。

    比如某些擅长演古装人物的演员,他们饰演的角色和真实人物隔了十万八千里,一点也不真,但是依然能收获观众和评论家的好评。

    再比如某些戏剧表演,现实中根本就没有人会那么说话,他真吗?

    梅兰芳演得杨贵妃更是表演假的极致,但是却也是像的极致。

    像是什么?像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审美习惯和固有认知基础上的合理想象。

    比如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人们判断表演会更多依靠生活经验,而对古装剧则更多的是基于固有认知基础上的合理想象。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人们的固有认知里和珅是大贪官,是个坏人,而在古代多数人都没有看过和珅长什么样,也很少有人有能力或者机会去读严肃的文字,于是和珅在民间的形象通常就是在一些通俗文艺作品里的形象,比如相声,在这些作品里和珅可不能高大英俊文武双全,纪晓岚也不能是个好色的矮胖子,于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二人的外形几乎换了个个儿。

    所以张国力和王钢演的纪晓岚与和珅,虽然和历史史实完全不沾边,但是符合人们的固有认知,虽然这种认知未必符合真实情况。

    还有一种叫审美习惯,比如梅兰芳演的杨贵妃和范冰冰演的杨贵妃,你让中老年和00后来评价,他们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中老年有京剧的欣赏习惯,梅老板演得好,而现在十几岁的少年会觉得舞台表演太假,还是范爷更胜一筹,这就是审美习惯的差异导致的。

    再具个例子,比如好莱坞拍英雄题材,他们拍白人黑人都ok,但是一旦拍华人就容易翻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于白人黑人英雄的审美习惯都是外国电影产生的,但是对于华人英雄,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审美习惯,而好莱坞显然多数时候是基于他们的习惯来选角,这就容易出问题了……

    当然还存在一种突破性的表演,他和人们的生活经验、审美习惯乃至固有认知有巨大差异,但是以演员高超的技巧和个人魅力扭转观众的认知。

    比如李小龙的功夫大师形象在欧美的大受欢迎,而成龙颠覆李小龙式英雄和黄飞鸿的刻板印象也属于这种表演。

    同样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角不是高大全的军人干部工人农民就是文弱的知识分子,这个时候阿兰德龙和高仓健的潇洒与冷酷出现了,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电影主角的固有印象,放在一个更广的纬度,其实他们表演本身并不出彩,但是在那个特定单位时空,却是突破性的。

    天仙无聊的看着聊得热火朝天的几人,心里老不高兴了,紫萱就给了她一个月时间,毕竟轻舟在做正事,总不能天天腻在一起;

    “怎么了,不开心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神州战神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讨逆 大国军垦 男神,你人设崩了! 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混沌天帝诀 捞尸人 至尊战王 重回1982小渔村 超级修真弃少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国潮1980 龙王令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盖世神医
最多阅读 捞尸人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好运时间 丹霄万里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覆水满杯 斗爱之冠 忤逆本能 雪意和五点钟 蜜桃甜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盖世神医 火焰戎装 仵作惊华 藏夏 悍将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人人都爱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