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难产的选角(第 2/4 页)
中国电影不是没有过荣光,大陆电影第一人张一谋当之无愧,问题是人家今年70了,巅峰不再,还能拍多久?
艺术上不思进取,靠着题材取巧,的确,我们国人要站起来,所以对那些家国题材很感动,诚心诚意去看,但是强心针,能打多久?
靠打鸡血,能雄起多久?
艺术性不能和商业性并重吗?
即便是主旋律,苏联当年的主旋律怎么拍的?《战舰波将金号》,至今要学,要看,要分析。
有些话,真不知道怎么说。
好莱坞拍商业能拍出诺兰,中国的商业拍出宁浩,是盖里奇的翻版,昆汀这样的野路子,拍个《好莱坞往事》能让小李子皮特两大一线男星降身价去拍,俺们国家只有拼盘电影才能做到了。
俺们国家还有一个特色,重剧本轻镜头语言乃至视听语言,演而优则导,弄个好剧本就能当导演了,甚至弄不到好剧本也能当导演;
再就跟以前比,献礼片,《五朵金花》怎么拍的?
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盲目自卑,凭心而论,中国文化尤其是电影影响力是一个不进反退的趋势。不可能说我们市场够大,闭门自尊就可以了,那没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的世界肯定也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要拍好,要吸引人,艺术性必不可少。
没有艺术性,韩剧输出那么多年,中国有多少人对韩国印象变好了?大部分人都是一边骂棒子一边看韩剧,娱乐不影响看不起。
日本的动画产业,如果没有今敏宫崎骏乃至新海诚这些人在艺术上的追求,会有那么大影响力吗?难道靠宅番能征服二次元?二次元哪个不是一边看着宅番一边自嘲?
很多人不明白,艺术性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是会影响整个行业从业人然后再影响观众的。日本韩国都是发达国家,为何喜欢日本的远比喜欢韩国的多,和日本整个国家的在电影和动画上的创造是分不开的,没有黑泽明,没有今敏,日本文化影响力至少要短一截。
但是总有人看不起艺术电影,好像艺术电影就是小资,就是曲高和寡,好像票房高就是一切,事实上,当年默片时代中国的武侠片神怪片一样高票房,火烧系列能连拍十几集,快拍成连续剧了,它们受不受群众欢迎,受不受大众喜爱,然后呢?如今呢?有人会去看吗?资料馆修复都把它们放在末流。
神女至今有人回味,小城之春可以被二次发掘,有谁会二次发掘那些市民末流电影?好就是好,普通就是普通,时间是最公正的,中国刚改开那会儿,也拍了不少商业片,现在呢?记得的还是第五代导演的一系列代表作。
李联杰的《少林寺》创造票房记录,如今也只知道它创记录了,没有一个影视编导会拿它拉片,学习。商业性的极致,如今豆瓣评分人不到8万,张艺谋的双红,双双人数过17万。这对比,如何?
现在的中国电影,是人是鬼都可以来当导演。娱乐圈唱歌的、主持的、摄影的,总之是个人就可以来拍电影了,甚至有些所谓的导演以唱歌、主持、演戏等之前积累起来的人气来为电影宣传。
至于电影质量,不排除有些电影确实可以,但有些电影真的一言难尽,还要到处宣传来恶心人
以前拍电影、拍电视剧都是演员去试戏,符合角色的来演。
现在呢?简直一言难尽。
孟轻舟不反对非科班的演员来出演电影的,甚至也喜欢看那些非常美非常帅的脸。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