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你最大的投资不是大船吗?(第 2/4 页)
虽然乱序,再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连接时间线,比如出现三次的电视里的猩猩代表三个段落,母子电话(父亲在修猪圈),比如开头片段的重复,来防止剧情理解上的困难。既把一个离奇的故事说圆了,还从头到尾留下了一连串悬疑。
开头的命案,杀人动机,令人好奇;小情侣折返处理尸体,却见已经出殡,害怕败露,令人揪心;中间尸体连出乌龙,一向正直稳重的村长处理草率,不叫警察,令人心疑;尸体三易其主,各种荒诞,令人叹息;
各方面的娄子如何收场,又令人期待。这一系列观众的情绪波动,都是靠精心安排的时间线才能实现的。
这样环状的剧情结构必然包含了少数人物之间的大量互动,而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闭塞的空间让无数的巧合有了合理性,甚至必然性,但闭塞空间同时也增强了荒诞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中国人生活的真相还是根植于乡村县城,圈子闭塞,压抑人性,在各种条条框框下,每个人都在算计别人,也都处于别人的圈套中,谎言连篇,在小圈子里又特别难捱,都深陷在罪的心迷宫之中。
所有看华语电影的中国观众都很怀念那个拍出《疯狂的石头》的宁昊,这一次辛玉坤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跟《疯狂的石头》极为相近的叙事艺术和荒诞的幽默。
所以在这个连宁昊自己都拍不出来第二部《疯狂的石头》的今天,所有热爱电影叙事艺术和情节设计艺术的观众都在期待这样一部作品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的来说这种叙事和情节设计,看片量稍多的观众多少有点见怪不怪了。然而这部电影在叙事的技巧上有几个点让老孟和祖风他们感到特别喜欢。
第一是导演对于单个长镜头的剪辑,并不是单纯地一镜到底,而是剪碎之后断断续续地呈现,包括多个镜头的来回切换,一方面增强了叙事的张力,另一方面,经过剪辑的特定的镜头更有助于带观众闪回到前面叙事线的断点。
第二个是导演在描绘人物的时候并不使其直面镜头的视角。无论是丽琴和大壮那段一高一低的对手戏,还是最后那个父子两人站在棺材旁边相顾无言。这种视角一方面巧妙地避开了本片低成本所带来的演员在演技上的限制,另一方面又给电影带进了更多的电影语言。
当然了,电影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它的叙事节奏,在后半段太过于慢了。
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整个故事的轮廓就已经出现,导演还是为了照顾不怎么习惯这种时间非线性又多线穿插叙事的观众,在影片的后半段留了太多的时间和线索给他们来理解影片。多少感觉有点无趣。
当父子二人自首的字幕打在屏幕上的时候,本来正沉浸在这最后一个极为浓缩的镜头里的观众,当然也在心里痛骂了一波广电。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辛玉坤对这种强行改变故事的应对方式还算是很不错的,最后一个庙里的场景,一方面是点回贯穿全片的烧香,更突显这个「荒诞」的主题,另一方面用多出来的一个场景隔开,多少让字幕落网这个情节显得更无关紧要,把它冲得更淡。
孟轻舟个人感觉《心迷宫》的意义所在,不只是在于它呈现了叙事的艺术,更是在于他这种相对温和,给故事做减法的取向,相比于《盗梦空间》、比本片稍复杂一点的《疯狂的石头》,能够更好地把去电影院看热闹的观众,带到开始理解、喜爱电影艺术本身的路上来。
“孟总,能有2000万我已经很满意了,主要是心里没底,又听宁导说你的眼光一向精准,所以才特地来让你给分析分析!”
辛玉坤对票房的淡定,在孟轻舟和宁昊看来明显是敷衍之词,自娄业、王小帅这一班所谓的地下导演愈渐没有市场后,新生代导演除了看重剧本的同时,对于自己作品的市场认可度,直白的讲就是票房,也更加重视;
不过,这是好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