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恩断义绝(下)(第 4/4 页)
听到曹操满是杀气的话语,李知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他们虽然可恶,但是罪不至死,最多也就是顽固一些罢了。
他们这种人,都是抱着为人好的心态去害人。
而且,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害人,只以为自己是在帮助他人。
然而,他们的这种好意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害人!”
说到这里,李知叹了一口气“最可怕的便是这种人,他们心中有自己的信仰,并且非常的顽固,他们往往喜欢以己度人。
他们总是认为,天下人就该如他们一般,才算是忠良之臣。
在下喜欢用一些奇谋,在他们眼中这些奇谋便是歪门邪道。
他们喜欢堂堂正正的与敌人对决,行的是君子之道。
这种人,教书育人确实是行家里手,但是让他们为官为臣却是难为他们了。
让他们跟袁逢那些,只为了利益而活的世家之人争斗,就像是把小白鼠扔到了老猫窝里,不会吃掉才怪!
此事也怨在下,在下当初识人不明,没想到此处,毫无防备的,便把在下的所有谋划,都说给了这两个人听,以至于到了现在。
我等的谋划功亏一篑,此皆是在下之过也!”
说完,李知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紧闭双眼,默然不语。
他是真的非常自责,要不是他当初没有听卢植的话,一意孤行,也不会有现在的这种困难局面。
李知的弱点,就是太过于相信,前世所看的那些史书。
须知,史书乃是文人所著,他们天生便会偏向文人。
只要没有太大毛病的文人,都会被他们写的花团锦簇,像是圣人复生一般。
尤其是阳球和蔡邕这种耿直、古板之臣,更是写史人的挚爱。
他们往往会对这些人大下笔墨,并且为他们扬名传威,便是有一些小毛病,也会被这些人用春秋笔法掩盖过去。
想通这些之后,李知更加的自责,要不是因为他轻信了他人,岂会到了如此地步?
想到这里,李知满脸的愁容使劲的揉了揉额头,陷入了自怨自艾之中。
见到李知这番表情之后,曹操也大概明白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声问道“行之贤弟可是在埋怨自己?”
“唉…”李知叹了一口气,满脸自责的点了点头“当初若不是在下一意孤行,没有听从卢公的劝说,事情也不会到了如此地步。”
说完,李知有些颓废的看着曹操问道“孟德兄长,在你看来,在下是不是十分的愚蠢?”
曹操盯着李知看了一会儿之后,摇了摇头,面色凝重的说道“为兄从出生到现在从未见过如贤弟这般聪慧之人。”
说到这里,曹操话语一转,看着李知问道“行之贤弟,你从小到大是否都十分的顺风顺水。
在碰到难题之后,贤弟往往能够,用自己的智慧解决此事吧……”
(本章完)
(教育123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