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荣归故里 第六十七章 大婚(2)(第 2/4 页)
玉润冰清更奇绝,明年联步璧池边。”
念完之后李知无比庆幸自己是个语文老师,如果是其他科目老师,这时只怕还真被他难住了。
门内的荀彧沉默了一会儿,像是在品味他的诗,随后赞叹道:“贤弟不愧为洛阳第一才子,为兄佩服,为兄这关贤弟算是过了,来人,开门!”
荀府大门大开,荀彧脸上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看着李知:“行之贤弟请吧。”
李知知道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便面带微笑的对他的点了点头,下了马,便继续向内走去。
行到中堂,只见有几人在那里站着,其中两人便是戏志才和关羽。
李知见到他们在此,颇为惊喜赶紧走上前去:“两位贤弟怎么有空来到此处?怎么不提前告知为兄?”
两人皆笑而不语,一同看向一旁的一人。
那人拱手一礼道:“在下荀攸荀公达,见过古乡候。
本来在下乃是晚辈,不该在此。
但是在下多次听闻叔父言及古乡候,称古乡候为千年难得之才,晚辈好奇,便来此等候古乡候。”
李知听他自称为荀攸,不敢怠慢,赶忙抱拳一礼道:“公达之名在下亦有所耳闻。
在下当不得公达长辈,我等便各论各的如何?”
他本来以为荀攸会欣然同意没想到他却面色一正,严肃的说道:“非也!伦理纲常乃是天地大道也!岂能乱论?”
李知被他说的有些尴尬,便差开话题问道:“不知此关有何难题?如何过法?”
荀攸抚须思考了一下:“第一关叔父考古乡候的乃是诗之一道。
晚辈听闻古乡候乃是诗词画三绝,此关,晚辈便斗胆请古乡候以姑母为题做一词,便可过关。”
李知闻言苦笑不已,心想:“看来这名声太大了也不好,天天有人想让他吟诗作词。
罢了,今日是自己大喜的日子,便是随了他的意吧。”
想到此处李知,在原地缓缓踱步思考起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