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千里马遇伯乐(第 3/3 页)
赵祯听到他字里行间里的消极就笑骂道:“还跟朕玩起这一套了,我想听听你的心里话,大理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短时间的统治你知道,未必能给大宋带来多少收益。”
大理已成定局,在管理上和物力上必然要投入一部分,赵祯的担心陆子非明白,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不一定能彰显汉家和皇家天威,收获不到表面上的东西,那实际中的更不用谈了。
陆子非说道:“臣觉着从长远来看,大理归属我朝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有人或许在皇上面前说大理是一个累赘,地域上太远,又没有特殊的出产,正印证了杨修那句‘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可他们就从没有想过子孙后代。”
赵祯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陆子非这次没有从经济的角度来为他解释这件事,就证明他的在这件事的出发点上不仅仅是因为钱和自己,而是朝廷、国家、老百姓。
“看后续吧!总体来说这是个好的兆头,出去两年时间辛苦你了。”
这个时候一定要回答“为陛下分忧解难是做臣子的本分”
赵祯嘴上虽然说道:“你这种生分的语气让朕很伤心”但他脸上的笑容却说明他对陆子非的话非常受用。
“是你是心里还有气,有气就说出来,一个少年人别老是搞的像七八十岁的样子似的,朕是那种委屈自己臣子的那种人吗?”
陆子非被赵祯这话逗笑了,你不是那种人,你觉着说出去有人相信吗?你坦白的说明情况我可能还真的会理解你,现在这样做,只会让我觉着你这个皇帝做的很虚伪。
“臣没什么委屈的,在外的两年时间皇上对臣的信任和支持是别人没有的,相比于臣受的那点委屈,皇上受到的压力怕是臣的无数倍。”
赵祯欣慰的说道:“你的理解是对朕最好的回报,还有一件事我要给你说,你这次的功劳我准备给你父亲一个侯爵,你看行吗?”
一门双侯,自己这个年龄上公爵确实有点过分,皇上的意思是给一个侯爵,而不是世袭的传国侯,自己身上有爵位,那父亲这个侯爵最终的受益人将会是自己的弟弟,听起来好像也不错。
“侯爵,臣的功劳怕是不够。”
赵祯笑道:“一个侯爵皇后还为你感到不值呢?你既然没有意见那就五天后的大朝会带着你父亲一起上朝听封。”
陆子非摸了摸耳朵,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皇上,你看臣在广州时又有了两个孩子,儿子就算了,能不能给我两个女儿个封号。”
赵祯没理解陆子非的意思,就是边上的史志聪也第一次见有人这么光明正大的向皇上索要爵位,更过分的是他不给儿子要,反而给女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