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1010节 太子守陵…武士回乡(第 3/4 页)
“遵旨!”
崔秀宁讶然道:“你传李雍进宫干嘛……我明白了,你是要问他西方的一些东西?”
李洛捏捏她的鼻子,“聪明。西方现在是大安府的工作重点。大安府搜集了很多关于西方的资料。我们一问便知。”
“说吧。敢不敢和我打个赌?我赌西方现在根本没有古希腊文明的说法,你信不信?”
崔秀宁抬眸看着男人笃定的眼神,竟然不敢打赌。
过了一会儿,李雍来到大殿。
“李雍,朕问你,西方黄头色目的底细,你搜集了多少?”李洛直接问道。
李雍想都不想的回答:“回陛下,收集的不少了。他们的风俗民情,人口地理,历史教化等等,大安府已经很清楚了。”
崔秀宁问:“他们的史书,可说了他们是何等文明,有何渊源?”
李雍道:“启禀娘娘,西方色目人,并无史书。他们的渊源,倒是有个什么希腊神话,不过也都是神灵之类。要说史书,不知道他们的十字教经书算不算。不过以臣看,那经书倒也算不上什么史书,多半也是杜撰之言。”
什么?
崔秀宁一愣,难道著名的《荷马史诗》,《希腊史》,《希波战争史》都是不存在的?
“你们搜集的书籍名目,就没有任何史书么?”崔秀宁继续问道。
李雍想了想,“倒是有。不过却是大食和波斯和拂林(拜占庭)的史书,就连天竺的史书也有,还有翻译我们的《唐书》,可西方色目人自己的史书,却是没有。”
崔秀宁道:“好了,我都知道了。你下去吧。”
“诺!”李雍领命告退。
李洛笑道:“你现在相信了?西方人的文明,就是来源于中东。后世那么辉煌的历史,都是在几百年间逐步完善起来的。其初衷尚属高尚,是为了反抗教会。只是到了后来,才为了文化自信,为自己涂脂抹粉。”
“你是对的。”崔秀宁也露出轻松的笑容,“我巴不得是假的。不过,我有些不解,既然西方并没有辉煌的古文明,为何反而后世是他们领先于世?”
李洛坐下来说道:“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历史包袱,更容易吸收东方的精华,迅速形成自己的体系。他们迫切需要东方的文明来取代单调落后的基督教文明。这是第一。就像一个空容器,更容易装满东西。”
“第二,西方人的冒险精神最强,这来源于他们的海盗基因。这个基因让他们开始了地理大发现,最先打开了世界视野,尝到了甜头。可以说,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崛起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时机干的好。那时的华夏,被蒙古人统治过倒退了,思想变得更加保守。而在中东,经过蒙古人的侵略之后,某某教也变得保守起来,开始禁锢思想。可以说,西方崛起,蒙古人功不可没。”
“东方辉煌过了,处在大没落时代,夕阳西下。而西方具有后发优势,轻装上阵,反而进入了青壮年。一步领先,就步步领先。历史的先发优势一旦确立,那就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大周期。”
崔秀宁这次没有捂起耳朵,而是露出迷惘的神色,“真是太吊诡了,所谓先进,其实说起来不值一提,无非是历史的安排,而不是西方真有那么优秀。”
李洛道:“历史竞赛一旦落后,可能就是几百年的落后。所以,光设计好大唐的领先制度还不够,还要加个保险,压制西方。”
“元廷要是能压得住,我们就乐见其成。要是压不住,就只能万里远征了。必要的时候,要想办法干涉西方的事务。”
“我们用心良苦的做了这么多,要是后世还是落后,那也活该如此。我们尽力了。”
崔秀宁拉起李洛的手,“是啊,我们尽力了。”
“陛下,娘娘。”侍卫石珊瑚带着一身风雪进来,“太子殿下让臣代他向陛下娘娘请罪,说他不孝,不能回长安陪伴陛下娘娘过年了。太子殿下说,他想留在义陵,过完年再回长安。”
“太子殿下一边为太上皇守陵,一边日日手不释卷,还要练习弓马。”
石珊瑚是派往嵯峨山接太子李征回长安过年的。
太上皇葬入义陵后,李征就请求留在嵯峨山,守陵数月。
想不到,过年也不回来啊。
“知道了,快些下去暖和暖和,这一路上风雪这么大。”崔秀宁说道。
“谢娘娘!”
等到石珊瑚退下,李洛和崔秀宁对视一眼,都是露出欣慰的神色。
征儿真的懂事了。
虽然他不回来陪父母过年,崔秀宁和李洛也很是想念,可是心中其实巴不得他不回来。
之所以派石珊瑚去接他,就是看看这个孩子懂事到什么地步。
太上皇带了他十年。这十年,和征儿最亲密的人不是忙碌的崔秀宁,更不是经常在外的李洛,而是太上皇颜铎。
李征断奶之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太上皇来管的。
祖孙之间的感情很深。
他这次执意守陵不回,一方面是寄托哀思,一方面也是做给满朝文武看的。
既有孝心,又有心眼。
这难道不是懂事了?
…………
姑苏郡,吴县,浒墅乡,金湾村。
江南的雪花,与北国不同。北国之雪是洒落,江南之雪却是飘落。
雪花飘舞中的江南水乡,少了雨恨云愁、小桥流水的缱绻风情,多了不少辽阔高远的壮美。
村公所附近的几个道社,不时有村民前来祭祀祈祷,取了新年的平安符回家。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快要除夕了。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