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孤立的清国(第 2/4 页)
但是李鸿章却不能就这么消极? 他也是多方应酬? 像英国人提出了约束日本海军的建议。
而英国军方对于日本击沉高升号也是十分愤怒,甚至许多的英军将领向议会提出了立刻出兵日本的建议。
但是李鸿章等来的却是“日舰击沉高升号是合理的,责任不在日本”,责任在清政府? 应赔偿英国的损失。
这一下整个清国是舆论大哗? 甚至有的人公开在报纸上写出了“天理何在,公道何在”。这一下整个清国对于英国人的观感迅速的下降。
李鸿章见英国那边不顶事,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大洋的另一边,美国人的身上,希望美国人从中斡旋? 能够使战争得到避免。
但是这一次人家日本人又早有准备,日本秘密聘请了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作为国家宣传战的总指挥。
豪斯很熟悉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 在他的精心策划下,中国与日本分别代表着野蛮与文明的形象在西方媒体和民众中形成共识? 日本成为帮助朝鲜驱赶清国的正义者。
当时的纽约《先驱报》报道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 而日本一旦失败? 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
《纽约新闻报》也曾发表评论说:“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亚特兰大《先进报》说? 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正因为有这些舆论基础,美国政府也做出了不干预的决定。
到了这时,李鸿章几乎是山穷水尽,只能是被迫决战了,但是在这危机中竟然让他看到了一丝的希望,原来俄罗斯大使在路过天津时拜访了李鸿章。
俄国大事根本就不准备帮助清国,但是他表面上仍然同情青国,答应从中斡旋,其实俄国只想再清国捞些好处。
而李鸿章和俄国接触的这件事,很快就被日本的情报机关探听明白,因此日本通过英国领事馆,直接就把消息通知了英国政府。
而在远东英国的主要的国防政策就是抑制俄罗斯,现在俄罗斯竟然想通过清国在远东进行扩张,英国自然是不愿意。
这一下不论是英国政府和军方还是民间,都已经同情日本了,清国政府现在可以说被世界孤立了。
而对于英国政府的态度,刘海这边感觉的是最明显的,本来刘海已经向英国政府购买了一批军舰的炮弹,而这批炮弹已经运到了香江,很快就能交接,结果突然接到英国政府的通知,由于中日两国交战,英国保持中立,所以这批炮弹不能够交付给南洋水师。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