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刘海站队(第 2/4 页)
这几个人都是举人出身,而且经过刘海考试,他们都十分的圆滑,并不像一些书呆子那样十分的呆板。
这一次刘海遇到难处,正是这些人显身手的时候。
刘海在书房之中会见了几个幕僚,这几个幕僚先向刘海行了礼? 这才在刘海的示意下在两旁落座。
刘海看到人都到齐了? 这才咳嗽一声,然后对下面的人说道:“万岁爷补齐了咱们南洋水师的军费? 但是却扣了北洋的? 看样子是对咱们南洋示好呢,你们看咱们该怎么办?”
底下的几个幕僚听完刘海的问话? 都各自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可不是信口开河的,决定着他们的主公刘海的将来前途? 甚至也决定着他们这些人将来能不能飞黄腾达? 因此上要全面考虑,不能有任何疏漏。
书房之中再次安静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之后,江宁人赵传仁首先出来说道:“大人? 在下以为还是先观察一段时间的好? 现在的朝廷虽然说太后已经归政于皇上,但是皇上势弱,正在疯狂的拉拢朝廷上下的官员,现在给咱们南洋些好处,不过是拉拢总督大人? 如果现在答应了皇上,恐怕将来会有后话。”
刘海听了点点头? 这是一个老成持重的办法,坐山观虎斗? 等着最后胜利的人选,最后不会有什么麻烦。
不过刘海却不看好这个办法? 如果是不知道未来没有现代的支持的话? 这个办法倒是最稳妥的? 但是现在刘海有整个现代位面庞大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这个办法就显得太保守了。
旁边另外一个幕僚安徽人潘伟斌观察十分的仔细,他看到刘海虽然是点了点头,但是眉头却皱了起来,就知道刘海对这个办法并不认同。
于是潘伟斌立刻就站起来,打断了对方的说话,他慷慨激昂地说道:“太后虽然执掌天下多年,但是现在已经归政于皇帝,她如果再干政就名不正言不顺,皇上虽然势弱但是却名正言顺有着大义在这一边。”
潘伟斌说到这里的时候又向4周看了看,然后才接着说道:“而且大人已经得罪了当今的太后,就是在向太后献媚,恐怕这其中的误会也不会解除,还不如一条道走到黑,完全投靠皇上,也许还能够博得皇上的信任。”
刘海听到这里眉头便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的微笑,看来是对这个计策还算是满意。
而其他三个人听完潘伟斌的话,也开始频频的点头。
潘伟斌的办法十分符合儒家正统的思想,再加上对现在的刘海也算是有利,因此其他几个幕僚也都同意。
刘海听了之后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就对下边说道:“既然如此那,那我就写谢恩折子了?”
江西人赵家华听了刘海只是写谢恩奏折,急忙提醒道:“大人,光写谢恩奏折不足以表明大人的决心。”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