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欲戴王冠(第 3/4 页)
皇家下嫁公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同化血脉。嫡长子自然得是驸马跟公主生的,李承乾也很清楚杜荷的意思,在城阳没生出男孩儿之前,他纳妾都没办法纳,最多弄一两个胡女入府解解闷。因为,哪怕胡女有孕产子,这个孩子也没资格继承杜荷的家产爵位。
从怀里掏出一枚串了金丝线的铜币,递给杜荷,李承乾道:“朕这个当舅舅的,没什么可送给孩子的,这枚铜币现在被炒的挺值钱的,就送给他吧。”
这个铜币自然就是幸运币了,周瀚虽然把幸运币送回了皇宫,但是关于幸运币现世的传言却是传出去了,曾有富商在拍卖场悬赏十万贯,就为了得到一枚幸运币。搞得一些皇族成员,没事儿就想进宫拜见,顺便打一场麻将。
伴随着皇族爵位下一代将不能再继承食邑,各藩王只能自谋出路。有的放下了王爷的身段,开始琢磨经商,还有一些自命不凡的,选择从底层小吏做起,朝着朝堂的高位发起了挑战。
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现在的情况,想要造皇帝的反无异于痴人说梦。
百万大军啊,还都是彻底听命于皇帝的军队,阅军大典当天,所有人都被震惊了。而现在,除了军队有资格持有武器以外,任何民间的刀剑,都被列为了违禁品。想装装b,想锻炼也行,持有的武器必须是没有开锋的,只要开锋,就要被处分。
掌握百万军队军权的皇帝,可以说是无敌的,无论对内还是对外。
杜荷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同时也相信,皇帝是一个能听得进意见的人。
倒一杯茶喝了一口,杜荷拱手道:“陛下,微臣对朝政有所建议,不知陛下可愿听听?”
李承乾毫不犹豫道:“说说。”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单体的人不同,看待同一个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李承乾深知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哪怕是皇帝也要把“谦虚”的美德贯彻到底。
从怀中拿出一份奏折,杜荷目光灼灼的双手奉上。
李承乾也刻意双手接过,打开奏折开始读。
这是一封关于“粮食”的奏折,杜家现如今作为大唐最大的粮商家族,对粮食绝对有发言权。
看完了杜荷的奏折,李承乾痛苦的捂住了脑袋。
这道奏折抛却分析和数据对比,其实就是讲明了一个中心主旨:粮价低,则伤民!(感谢书友北风北方的提醒)
虽然不曾经历过农耕生活,但是李承乾还是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后世国家偶尔会对种植特定作物的百姓进行补贴,就是因为后世的粮食,价格低的实在可怜。站点组织优秀骑手下乡旅游、体验农家乐的时候,他曾经跟一个老农有过详谈。
当地两山夹一沟,种植的都是山坡地,三亩多玉米地一年下来,扣掉成本,所得只有区区的六百块而已,五只土养公鸡的价格!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