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一言可定兴衰(第 3/4 页)
龙椅上的李承乾点点头,道:“都坐下吧,太极殿既然已经修建完毕,今后朝会恢复到太极殿举办。大朝会之时,也用不着跪拜了,今后只有祭天之类的礼节,需要跪拜。
诸卿家也看出了太极殿用料的奢华,包括朕在内,既然享受到了这些,就要做出无愧于享受的成绩才行。相里玄奖,今年大唐各地的粮食产量如何?跟去年对比,有什么进步?”
司农寺卿相里玄奖起身禀报道:“回禀陛下,夏收已过,但是司农寺还没有完成统计。仅仅长安周边,粮食产量大增。玉米的推广,最远已经到达了汴州,想要推广全大唐,不超过五年时间就可以实现。
另外,根据农学院报告,土豆和番薯的选种,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断努力,产量正在激增中。尤其是土豆,想必,陛下定下的亩产三千斤,不是不可逾越的目标。”
相里玄奖此话一出,满堂震惊。
占城稻、玉米的出现,已经可以展望到大唐不再有饥馑之忧的前景。如今,还要增加两样?
李承乾点点头,示意相里玄奖坐下,开口道:“农业,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国之根本。不可轻视。这一点,诸卿家一定要牢记在心。马周,还有什么需要上奏的吗?”
马周起身行礼道:“启奏陛下,新罗女王,百济王不日就要抵达长安,不知臣等应该如何应对?”
李承乾笑道:“终于快来了啊,看样子,张顗带着他们没少逛圈子。至于如何应对,你们认为现在还是贞观朝?以为新罗百济是吐蕃突厥?弹丸之地的王,为他们操心,犯不着啊。朕已经安排了商王李元亨接待,最多,就是准许他们觐见朕一次罢了。觐见结束,就把扶余义慈和金庚信还给他们吧。”
李崇义起身,惊讶道:“陛下准备将金庚信还回去?这个,微臣以为不妥啊。父王曾经说过,新罗百济穷山恶水,能出金庚信这样的人才绝对是祖宗积德。昔日父王和郧公固守卑沙城,都给出了金庚信很大的评价。
若是他并非仅仅统领新罗一军,而是统领三军,恐怕卑沙城都有破城的危险。如此人物,不应该除之而后快吗?陛下为何还要将他放回去?”
李承乾伸手虚按示意李崇义坐下,笑道:“就算高丽死灰复燃,三国拧成一股绳又当如何?我大唐营州囤积的兵力超过了二十万,甚至不需要朝廷支援,就能将他们彻底粉碎。小小的一个金庚信,还不成气候。朕将他放回去,也只是要新罗的百姓看看,看看面对大唐,只有臣服才能苟延残喘。
高丽境内煤矿众多,单单目前,工部勘探发现的就有十几处。两国每年出共计十万的劳力,根本不够用啊。所以,我们还要招工,许以适当的报酬,让两国人争着为我们工作,岂不是好事儿?毕竟,朕可舍不得把大唐的百姓,送去挖矿啊。”
李承乾的话,引来了一片笑声。就是如此,大唐的百姓都金贵的很,谁舍得让自己的百姓,去做这么危险的工作?
马周道:“陛下的意思,是短时间里,不动新罗百济了?”
“不只是新罗百济啊,倭国人在鞭子底下,也挺卖力的。既然他们有用,就没必要将他们亡国灭种。且让他们先留存着吧!”
众大臣,都是点头。
现在的新罗百济倭国,就像是大唐砧板上的肉,什么时候蒸煮,完全是大唐说了算的。
曾经,这种别国国王前来大唐朝觐,必然会动用大礼节,来展示大唐广纳百川的胸襟。但是现在,完全没必要....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