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魏征的提议(第 2/4 页)
这种跨军区的兵员调动,自然是要上报朝廷的。毕竟不管怎么说,于泰的手下,都汇聚超过了二十万大军。而这二十万大军,还是他一人统领的。
朝会上,李承乾当众宣读了高昌送回来的战报。
兵部左侍郎赵子安,因为侯君集倒霉了,所以得以突破平民的极限,被李承乾提拔成了兵部尚书。虽然只是暂定,但是就算皇帝回来,估计也会承认。
听完战报,赵子安出班启奏道:“殿下,高昌集兵二十万,是不是太孤注一掷了?一旦他们战败,那么陇右道将会被敌人长驱直入。微臣以为,是不是再增派一些兵力?”
赵子安话音才落,独孤博就急不可耐的出班,连礼都没行,就叫嚷道:“你说的轻巧,高昌不比丰州,这么远的路,单单运送补给途中的消耗就是巨大的。况且,接连运送补给,只要是运输线上的百姓,基本都服过劳役了。再要运输,户部可是要自掏钱粮的。二十万大军,老夫尚且在哀愁下一次的补给怎么运输,你竟然还要增兵?”
面对独孤博,赵子安也是据理力争:“就因为路途远、运输困难,就不补给了?咱们这是在打仗,平日里你户部抠门一点也就算了,怎么打仗的时候也抠门?高昌若是破了,陇右道大片土地丢失,谁来承担责任?你们户部吗?”
独孤博怒道:“凭什么我们户部承担责任?你以为我们户部周转的这么艰难,处处抠门是为了什么?还不是给各路大军保证供给?你也不去看看,我们户部现在各式账簿堆的比山都高了!”
....
政见不同的时候,朝堂之上吵架的大有人在,甚至还有动手的。眼见赵子安独孤博已经到了动手的程度了,魏征赶紧出班训斥道:“这里是朝堂,不是你们六部衙门,要吵回去吵,再敢放肆,老夫要治你们堂失仪的罪!”
眼见魏征都出来了,独孤博和赵子安只能停下。毕竟,敢惹魏征的人,还真没几个。
见魏征已经拉架了,一样出班的杜如晦又退了回去,而房玄龄却拱手道:“太子殿下,老臣觉得,赵子安之言有理,但户部的困难,咱们也不能忽视。国债已经发放过一次了,再发放一次,恐怕会引起百姓的恐慌啊。”
李承乾也知道再一再二的道理,只能起身道:“高昌的兵力不能再增加了,并非单单因为补给的问题,还有兵力的问题。国虽大,好战必亡。先前守城,已经出现了两万的死伤,各处战场综合起来,阵亡的将士已经临近五万。
武德以来,持续多年的休养生息,才能让咱们凑出这么多的兵力参战。若是继续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人数不够,装备来凑,孤认为,是时候给各地增派皇命雷了。”
皇命雷?
听到这三个字,所有人都一阵心惊胆战。皇帝亲征高丽,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凭借了皇命雷的威力。
况且,当初皇帝亲口说过,皇命雷为大唐之神器,非皇帝亲口准许,不可动用。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一击破城之威,还是能想象到的。
这般的神器,难道要大量的用于战场吗?
杜如晦思虑再三,才出班启奏道:“殿下,您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如此武器,用于直接杀人,只怕有伤天和啊!”
李承乾笑道:“有伤天和又如何?既然咱们大唐在外人眼中残暴的形象已经确定1了,甚至引起了举世攻唐,那咱们也用不着洗自己的形象了。
诸位卿家信不信,当我们的敌人被咱们打残、打怕,他们会主动吹捧歌咏咱们的仁善,因为他们渴望咱们这样。
孤心意已决,诏令火药司全力准备皇命雷,支援高昌。此战过后,孤就不信他们还能继续发动战争。说到底这一战是因为恐惧和嫉妒,牵扯不生死相搏!”
见太子心意已决,众朝臣只好答应下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