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平衡荆州(第 3/4 页)
要是所有人能都劲往一处使,一心为国,这天下该多美好。
可惜了……
那是对圣人的要求。
不愧是尚书令,居然能有这样的谋划。
刘禅对法正表示了佩服,随即想到法正是逃难进入益州的,跟那些益州本地世族作对的过程中一定有很深的感悟。
甚至……
见法正的目光有些闪烁,刘禅突然想到了什么。
“丞相也是这么认为的?”
“丞相说太子仁敏过人,果然不虚也。”
刘禅又陷入了沉默。
“法令君,我想求足下一件事。”
“太子但说无妨。”
“我想拜法令君为师,学些东西。”
蛤?
一向冷静的法正这会儿也手足无措,慌忙地道:
“不可不可,绝对不可,
太子之师需请大儒名士,正于经义一道,实在没什么见解,仲翔先生远在我……”
“法令君何必推让,仲翔先生虽然精通经义,但这治国的手段还是比不过法令君。
禅恳请法令君教我。”
自古皇帝给太子选老师的时候都一定要选个人品端正、学问优秀的人物来授课。
法正虽然忠勇果敢,为了刘备愿意牺牲自己性命,但他私底下实在是太差劲,根本不介意使用种种下三滥手段,而且他“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身上根本没有他祖父名士法真的影子。
大家甚至怀疑是不是法真号称“玄德先生”,所以才导致法正对刘备这么好。
而且法正在最需要开始读书的年纪遇上了董卓之乱,后来又遇上了李傕郭汜法正就是郿县人,就是董卓修大宅的那地方,他没有在战乱中被一群西凉人绑去当奴隶或者被战马直接踩死就已经很不错了。
研究经典?
靠经典能打跑董卓、李傕郭汜?
法正平生所学都是让自己尽力活下去的法子,这些手段都是他自己从尸山血海中研习,在逃难路上和孟达互相扶住时领悟。
学这玩意……
不知道要把太子教成什么模样了。
刘禅见法正推辞,反而更加坚决
让石苞当治中从事这种事刘备和诸葛亮肯定已经考虑清楚,并暗中同意。
只是法正认为刘备和诸葛亮公开宣布此事,无异于打马良的脸,
倒是由他向刘禅举荐比较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