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君子远庖厨?(第 2/3 页)
“善。嘉以为,君子也是人,也要吃肉,既要吃肉,就少不了杀生,如果这般解释,那不就成了君子假惺惺不忍杀生,却只是‘远庖厨’,图个眼不见为净,还一边吃着厨子做出来的肉食,那是否太假仁假义了?孟子乃是有大仁大义之人,若如同子展兄的解释,孟子便成了伪君子。”
“言之有理。”
“孟子岂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
堂下的学子们也是纷纷讨论起来,大多数都认同了少年的说法,还有几名学子则是盯着少年,好奇他有什么新的解释。
中年儒生见郭嘉推翻了这句话古往今来的解释也不恼,反而是饶有兴趣问道“那奉孝如何解释这句话?”
少年暗道,不愧是东汉这种学术开放的时代,换做两宋他可能就被人轰出去了。
“学生是这样理解的。孟子之意乃在劝导君子要有仁义之心。禽兽在庖厨中死去,而君子远离庖厨是因为不忍见到它们死亡。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不忍,乃是仁尔,非是庖厨之垢,而是仁义之心。”少年滔滔不绝,说这些话的时候,那张白净的脸上尽是自信。
啪啪啪。
堂下的学子听罢,纷纷鼓起掌来。
“奉孝兄所言甚善。”连那位被称呼为子展的学子也赞叹道。
中年儒生低着头,思索着,不为一旁的声响所动,片刻后也不禁叹息一声。
“奉孝,你的解释,甚善。想不到老夫(古人寿命不长,所以到了四十岁就自称老夫了)做了一生的学问,还不如你这懵懂学子十几年的功夫。奉孝大才也。”
这名青年叫做郭嘉,字奉孝,他来自未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来到了东汉末的时代,突然附身在郭嘉身上。原来的郭嘉的记忆与自己的记忆相结合他便逐渐适应了这个时代。他一开始还奇怪自己为什么才十八岁就有了表字,后来才想起来,是因为自己和颍川荀氏的荀彧交好,他的父亲荀绲十分欣赏郭嘉的才干,身为大儒,便为郭嘉提前取字,以示友好和鼓励。
中年儒生赞叹了郭嘉几句之后便继续讲起课来。
很快,两个时辰便过去了,到了正午,学堂的课便结束了。郭嘉收拾起一下行囊,准备回府吃饭,突然被人叫住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