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战事起(二)(第 3/4 页)
得到了曹叡的命令之后,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遣军进讨。
不过孟达毕竟还是孟达,看到司马懿这个架势,他也知道,这不是来这里看他的,这就是来这里找事儿的。
不过孟达认为司马氏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所以他并不算多么的紧张,反而是开始准备起来,同时不断的催促着汉中的诸葛孔明等人,让他们快点派来援兵!
不过孟达或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司马懿就这么在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赶来新城,当司马懿的大军出现在孟达面前时,这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
在孟达的拼死防守之下,司马懿率领大军包围上庸十六天,最后城中实在是有些坚持不住了,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因而破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
(《魏略》:(孟)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崩,时桓、尚皆卒,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帝未之信也。司马宣王遣参军梁几察之,又劝其入朝。达惊惧,遂反。
《晋书》: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复,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
顺带说一句,徐晃是死在了太和元年,也就是孟达造反之前,和孟达屁关系都没有!)
司马懿不负众望,总共一个月的时间,新城之乱也就彻底的平定了下来,而在魏兴的蒯蒙看到这一幕之后,也是颇为紧张,他已经用最厉害的手段去猜测司马懿了,但是他还是觉得最终低估了他。
这种速度,比之当年的疾风将军夏侯妙才那也是不遑多让的。
而洛阳的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也是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同时曹叡也开始了他继续的布局。
朝廷划出原属新城的上庸、武陵、巫县,新设上庸郡,锡县改设为锡郡。,然后各自分派郡守,同时司马懿也开始布局上庸之地了,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动静的蜀汉终于出现了。
出汗建兴六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等到赵云和邓芝终于将曹真等人给拖住的时候,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
这一战,直接打开了雍州的大门,而且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一反,便是他曹子丹想要回军,也回不来了,现在是曹子丹的大军被诸葛孔明和赵子龙给夹在了中间。
这一场大战震惊了中原,震惊了天下。
不过也吸引出来了另一位英雄人物,雏虎姜维,终于登场了。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同时他还喜好郑玄的经学。
或许是因为学识的问题,他出仕的时候,是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
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建兴六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
姜维等人当初是真的不想要投降,甚至还一路追击而去,只可惜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
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说实话,同样也很怀疑这个家伙。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
当时姜维当初的确是给诸葛亮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或者说,诸葛亮能够得到那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十分的容易,但是得到姜维的效忠还是真的分外困难的。
当初这位蜀汉的丞相大人,诸葛亮北伐中原,用诈城之计,攻夺陇右之地的天水郡,而在韩龙等人的配合之下,诈开城门并不算难,直接打开了陇右之地的大门。
天水郡守马遵看着来势汹汹的诸葛孔明,然后再看看已经中计被调走的曹子丹,最后看到了已经收拾好了行囊,二话不说就要逃跑的雍凉名将郭淮,他直接下定了决心,兄弟们,跑啊!
他之前已经派出很多人前去巡视四方了,结果去巡视的人就是第一批投降的人,这事儿上哪儿说理去。
(主记梁虔最后是蜀汉大长秋,他的兄弟功曹梁绪官至大鸿胪,主簿尹赏最后是执金吾,这话说的还真没毛病。)
马遵眼睁睁的看着蜀汉大军在那几个巡视之人的配合下,快速的准备了起来,毕竟当初驻防的是名将郭淮。
从建安二十年七月,郭淮便是作为夏侯渊的部署司马跟随征西将军夏侯渊驻防汉中,抵抗刘玄德。
三年之后,法孝直和黄汉升斩杀了夏侯妙才之后,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号令诸军:“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深为刘备所忌惮;如今军情紧迫,只有在张将军的指挥下,才能转危为安。”于是推举张郃继夏侯渊为魏军主帅。张郃出任,诸将皆受张郃指挥,军心乃定。
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赐郭淮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等,皆平之。
最后还在曹丕的宴席上大肆的夸奖了一番,表现了一番,最后成为了现在的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
后郭淮平定安定羌大帅辟蹄的反叛,威镇边疆。每当羌、胡有人来降,郭淮总是让人询问他们亲戚的情况,比如男女多少、年岁长幼等。等见到他们,已略知他们的心意,关怀备至,因此被胡人称作神明。
这么一个名将都已经跑了,马遵觉得,自己就算是不跑,也不太对了。
不过在他马遵都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的时候,诸葛亮却是转道去打南安了,这一下子让马遵有些懵了。
就在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想的时候,一个不该出现的家伙出现了,那个和那些投降的家伙一起外出巡查的姜维居然回礼了,还告诉他诸葛亮的打算。
“攻打南安是诸葛亮用的计,蜀兵欲乘虚攻取天水,此时完全可以设下埋伏,等待诸葛亮大军以来,趁机将他们围住,那就可以了。”
马遵听了之后,十分的同意,然后将这件事交给了姜维,自己在城中等待消息,伺机出兵,帮助姜维打仗!
然后姜维才对了,诸葛亮的先锋大军的确是冲杀了过去,然后直接朝着天水郡城而去,但是半路就让姜维给围困了,先锋大将吴班,当初将江东大都督陆逊都给收拾了的将军,就这么差点折在姜维手里。
如果不是因为马遵在姜维之后就跑了,而姜维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的时候,吴班就真出事儿了。
本来可以大胜的姜维,最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援兵,最后只能狼狈逃窜,甚至最后求生无门对他,能够选择的也就只有投降诸葛孔明了。
对于这个年轻人,诸葛孔明倒是真的十分喜欢,不过此时却不是和他说话的时候,诸葛孔明拿下了陇右之地三郡之后,就开始了对陇右之地的布置。
他趁着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才得到了这般好的局势,只要他能够将曹子丹坑死在这里,整个雍凉,他唾手可得!
不过现在洛阳已经知道了这里的事情,想要从洛阳出兵来到这里的话,其实并不算难,而他要做的就是挡住来犯之敌,给蜀汉大军这次机会。
同时赵云和邓芝等人在箕谷已经完全拖住了曹真,虽然局势不太好,但是曹子丹想要破敌,也需要不少的力气,诸葛亮选择了再次进兵,继续攻打下去。
这个时候,诸葛孔明的麾下明明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人,所有将校,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
但是最后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这一幕,却真的是让众人有些所料未及,不知道他诸葛亮这个时候是要干什么!
而此时的洛阳,也做出来了应对,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阻挡马谡。
(在这里说一句,并不是诸葛亮放马谡在街亭防守曹氏大军,所以让他压力过大,导致了失败,事实和这种说法恰恰相反,是诸葛亮犯了糊涂是第一,张郃和马谡也不是说马谡防守,而是张郃防守!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这已经说明了,当初马谡干的那是先锋,不是驻防大将。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这里面也能够证明,马谡是先锋大将攻击,而张郃是防守的。
只不过马谡实在是没有经验,而张郃却也是一个虎将,直接将防守战,打成了进攻战!)
此时随诸葛亮征战南中的王平,正是马谡的前部,在碰到了曹魏大将张颌之后,也是知道了这是一场大战,所以他选择了谨慎!
但是王平谨慎,那是没有用处的,因为马谡选择了不谨慎!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不说,还相当于是自取灭亡!
王平看着南山上面的大营,只想骂娘!
王平知道这个先锋大将马谡并不喜欢自己这个没有文化的将领,让自己这个最新得了诸葛丞相喜欢的小将领去当他的前部,也是因为不想听自己絮絮叨叨的。
但是此时王平还是得上去一趟。
“末将王平见过将军!”
王平一见到主座上面的马谡就十分恭谨的行礼,表现的十分的恭敬,生怕这位将军对自己再生出什么不满来,进而让自己的劝谏变得没有了作用。
马谡看到了王平出现之后也是满脸的不屑,“你不在前部和敌军对峙,来此是为了何事!”
如同王平想的一样,马谡果然是要多不喜欢自己有多不喜欢自己,看着这张年轻之中还带着浓浓倨傲的脸面,王平是真的不想在这里受这份儿侮辱的。
但是此时.....
“将军,此时张郃大军已经来到,此处乃是街亭,并没有要害之地,四通八达之处,并不好防守,但是魏军势力颇大,若是在这里和他们直接正面交手,恐怕不利于我等!”
马谡突然大笑了起来,“你这厮倒是知道些事情,不过你都能够想到的东西,某家怎么可能想不到,看看现在这阵势,我等就是要等着他张郃前来攻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