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六十四章 洛阳(四)(第 3/4 页)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及董卓被诛,傕、汜作战,俊时犹在中牟。陶谦以俊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乃与诸豪杰共推俊为太师,因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乃奏记于俊曰:徐州刺史陶谦、前杨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敢言之行车骑将军河南尹莫府:国家既曹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祸,幼主劫执忠良残敝,长安隔绝,不知吉凶。是以临官尹人,搢绅有识,莫不忧惧,以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济祸乱!自起兵已来,于兹三年,州郡转相顾望,未有奋击之功,而互争私变,更相疑惑。谦等并共谘诹,议消国难。佥曰:‘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颙颙。’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旨咸阳,多持资粮,足支半岁,谨同心腹,委之元帅。

    所以这个时候,颇有才华的王朗自然是知道陶谦并不是一个良主,趁着皇帝还有话语权,趁着陶谦还相信自己,赶紧怂恿赵昱和他一起去劝说陶谦,让他朝贡,也能让自己赶紧挣脱。

    王朗是一名标准的儒家子弟,还是一名标准的大汉儒家,执拗并且认死理。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他在会稽郡担任郡守的时候,曾经禁止过百姓拜祭秦始皇,理由是因为秦始皇在汉代的儒家面前算不得什么明君,他乃是暴虐之君,所以至少明面上他不会在让百姓拜祭秦始皇了。

    但是在裴松之批注三国的时候,也批注了王朗,称之为《朗家传》,在《朗家传》里面记录了他颇受百姓爱戴的这一故事。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裴松之注引《朗家传》:会稽旧祀秦始皇,刻木为像,与夏禹同庙。朗到官,以为无德之君,不应见祀,于是除之。居郡四年,惠爱在民。

    至少作为文化教员和一名郡守,他王朗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在之后的建安元年,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进攻会稽,而这个时候王朗也暴露出来了他对于军事的通透了解和冲动。

    王朗的幕僚、会稽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锐。但王朗认为自己是朝廷官吏,应该保护城邑,于是决定与孙策交战,在固陵列阵抵御。

    积极防守的王朗并不是像我们在三国演义之中看到的那样,稍稍一动手就崩溃了,他拦住了暴怒的孙策,生生的将他挡在了外面,逼得孙策数次无功而返。

    最后孙策还是借助了他的叔父的帮助,才将这群家伙的底给抄了,逼得王朗不得不狼狈逃窜,一度朝着交州而去。

    不过他还没有逃到交州,刚刚出海到达东冶时,他们就是遭孙策追击,没有办法只得投降。

    但是他的投降却是不为孙权出力,只是告诉孙权了自己的位置,还有告诉了孙权,自己不想投奔江东,让他杀了自己算了。

    孙策因敬重王朗而不作加害,亦曾派重臣张昭劝王朗为他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

    这些也有详细的记载,并不是作者为了这个王朗,生生的拔高了他的能力,尤其是用兵之处的能力。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是时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诈令军中曰:“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至昏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着。

    从这里面能够看得出来,王朗过的十分不好,甚至可以说他过得相当的差劲儿,但是他仍然是没有像孙策低头,这一抗,就是生生的扛了江东数年之久,穷困潦倒,无人问津。

    直到建安十年之后,曹操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与此同时,曹操也开始了征辟那个传说之中的人物,将王朗从江东解救出来。

    当时江东的孙策已经死了,按理来说王朗也应该愉快轻松一些了,但是继位者乃是孙策的弟弟孙权,这个人比孙策还狠,从来都是笑眯眯的脸色之下,鬼神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

    王朗收到了“朝廷”的命令之后,二话不说就朝着许都而去,他要成为名正言顺的大汉之臣,为了这个目标,他王朗生生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才从江东逃出来,从新找到了在许都的组织!

    当然,曹操也没有亏待他,在曹操见到时隔数年还能够看到王朗这个家伙的时候,直接给了他职位,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这个时候,他更加出名的仍然是军事,也就是说王朗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臣,这一点很是难得。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王朗在曹操的心中,他的位置十分的特殊。

    建安十八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最后在大理的这个职位上,他再次发挥出来他的文事之功底,他在刑罚这一块,是当初的大魏唯一一个能够和钟繇比肩的。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钟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

    延康元年,曹丕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同时也宣告众人,王朗乃是他的心腹麾下,御史大夫作为言官之首,曹丕交给他不说,更是对他十分你的信任,当然他也没有辜负曹丕的信任,喷的十分痛快。

    王朗曾进言,劝曹丕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曹丕受献帝禅让称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进封王朗为乐平乡侯。曹丕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及文帝践阼,改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时帝颇出游猎,或昏夜还宫。朗上疏曰:“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毂,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近日车驾出临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违警跸之常法,非万乘之至慎也。”帝报曰:“览表,虽魏绛称虞箴以讽晋悼,相如陈猛兽以戒汉武,未足以喻。方今二寇未殄,将帅远征,故时入原野以习戎备。至于夜还之戒,已诏有司施行。”

    上一个在曹丕这里有这种殊荣,还是那位曹丕的恩师,被曹植和丁家兄弟坑害到死的崔老大人呢。

    黄初二年,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并一举吞灭蜀汉,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

    对于这件事,曹丕依旧是听从了他的话,到现在为止,王朗都是曹丕最忠诚的麾下,曹丕这么认为,天下也这么认为!

    但是曹丕在黄初三年,出征江东之前,因为他的理由不可为外人道也,所以他应该是唯一一次没有听从王朗停止出兵的这个建议,而这种事情的代价,不仅仅是曹丕无功而返,还有就是他失去了王朗的忠诚。

    从黄初三年曹丕离去,坐镇洛阳的王朗,就慢慢的开始投靠世家了,或者说开始远离曹丕了。

    之前作者已经说过了,陈群与仆射司马懿并举泰山人鲍勋为宫正,这种类似于逼宫的事情,可是今天作者还要说另外一件事。

    同样是黄初四年,众多朝中大臣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陈群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分别致书与蜀相诸葛亮,向其陈说天命人事,希望蜀汉能举国称藩,但徒劳无功。

    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没有在《三国志》之中,毕竟这种事陈寿也不敢写出来。

    《诸葛亮集》: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籓。亮遂不报书。

    这几个人非常的有意思了,无论是华歆,王朗,陈群,许芝还是诸葛璋,他们没有一个是傻子,在这种时候写信去劝说诸葛亮带着整个西川投降曹魏。

    莫说诸葛亮压根就不可能同意,就算是他脑子抽了同意了,认可了,看到了这么多人都给他说这件事,他也就得琢磨琢磨了。

    再看看这几个人的身份,诸葛璋和诸葛亮一样,都是琅琊诸葛家的,不过诸葛璋乃是旁系,和诸葛亮也并不认识。

    太史令许芝,和诸葛亮连认识都不认识,华歆交好的都在北方,和诸葛亮也没有交情,王朗就更不要说了。

    这里面唯一一个和诸葛亮有些交情的,应该就是尚书令陈群了,他们之间写过信,也就是写过信。

    所以说他们集体给诸葛亮写信实在是有些不知所谓,甚至恐怕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这件事能够成功,若是诸葛亮真的给他们回了书信,那么这件事儿才真的有了意思。

    但是同样的,让我等换个方向,若是他们这封信不是让诸葛亮看的,而是让曹丕看的呢。

    一共是五个人,非别是大魏司徒大人华歆,大魏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诸葛璋,这几个人的身份和官职咱们细品。

    三公已经有了两个,司徒大人华歆和司空大人王朗他们不但是三公,更在之前是帮助曹丕抵抗世家的,他们两个和太尉钟繇加上尚书令陈群让曹魏的四大重臣变成了对立状态,这是朝堂之上最稳定的事情。

    而这个时候,王朗和华歆突然和尚书令,天下世家代表人物陈群搅和在了一起,这一下子整个天下,都会乱套的。

    便是平民百姓都明白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千万不能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之中,朝堂之中就算不是一定要稳定,但也不能让朝堂上所有的文武重臣都变成同一个势力,若是这样皇帝被架空也就是咫尺之间了。

    而现在这件事情一出,曹魏的朝堂基本上就刻上了两个大字,世家!

    而且这还不够,在看看剩下的两个人,太史令许芝和谒者诸葛璋。

    太史令是干什么的,若是不知道的话,你们肯定知道另一个名字,太史公司马迁!

    没错,太史令这玩意就是用来写史书的,别觉得写史书的这群玩意多么的忠贞不二,多么的遵从本心,那是春秋的事情了,春秋之后的礼乐崩坏并不是瞎说的的。

    太史公当初算是大汉的一块遮羞布了,也仅仅如此了,剩下的史书在大方向上不会有问题,但是涉及到他们自己上面,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删删减减,然后加一点水分。

    就说一份儿《三国志》,被所有人当做正史第一考核之处说的,但是他的里面有多少水分,恐怕他陈寿都不知道了。

    江东勉强算是一个不上不下,没有太过于过分的,但是西川的蜀汉和中原的曹魏,让他写了个寂寞啊那是,一旦涉及到了世家和寒门,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就往到的上面推,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所以说太史令许芝能够入选这五人小组织,说白了就是让许芝的名字告诉曹丕,你信不信你再闹腾下去,老夫不单单让你没有了这曹魏的皇位和天下,就算是史书上,也让你遗臭万年,祸及子孙!

    至于谒者诸葛璋,他不单单和诸葛亮一样姓诸葛,最重要的是,谒者说白了就是使者,作为曹魏的使者就和现在的外交官一样,掌握着敌国的关系和能力,这个人是为了暗示曹丕,这天下不只是只有一个曹魏。

    陈群拉了一个五个人的小群,然后这个群里面不单单有着自己,还有这两个投靠他们世家的三公,还有这能让曹丕遗臭万年的太史令,还有这个时时刻刻提醒着他,这个天下还没有统一的谒者。

    或许也就是因为这个样子,王朗的荣耀也就延续到了黄初四年,从黄初四年之后,他仿佛在曹丕的时代就销声匿迹了。

    之后,只有在曹睿登基之后的太和元年才升任司徒,再次进入了众多朝臣的眼中,但是那个时候他已经进入了末年之中,太和二年,王朗死在了洛阳。

    而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王朗王大人,也没有得到开府或者托孤的权利。

    当然了在这里不得不继续说一句,和王朗一样待遇还有曹丕时期的那位司徒大人华歆。

    作为曹魏的司徒,作为曹丕争夺王世子之位的时候,功劳卓越的帮助者,更是曹丕称帝之时的急先锋和登坛主持受禅仪式之人,华歆在曹丕托孤的时候,竟然没有任何的资格。

    这不得不说,其实他和王朗一眼,都是世家和曹丕两个人争夺权利失败了,仅此而已。

    世家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掌控了势力,让曹丕见识到了他们的能力,让曹丕不得不谨慎的和他们合作,就算依旧是被曹丕压制着,但是仍然还是占据回去了这个时间段的主导力量。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剑名不奈何 着迷 女配没有求生欲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顶级猎食者 是心跳说谎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看鸟吗哥 疾风吻玫瑰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嘘,国王在冬眠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良辰美景好时光 我五行缺你 金牌调解员[快穿] 日夜妄想 入戏(娱乐圈) 你老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