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围杀(三)(第 3/4 页)
这才是让赵云最为生气的地方,他不担心诸葛亮和校事府的人有什么,他又不傻,同样的诸葛亮也不傻,大家共事这么多年了,谁不知道谁的性子呢。
赵云真正生气的就是校事府的人绝对已经在他们回转成都的时候就已经联系过诸葛亮了,但是整个过程自己竟然一无所知,看来在先帝死后,的确是很多人的心思都不对了,他需要好生的整理一下了。
诸葛亮听见这些话之后,嘴唇闭的更紧了,他知道赵云的意思,刚刚的确是他疏忽了。
“老夫只知道他们那些人是通过老夫的亲兵找到老夫帐中的,至于具体是谁,老夫对这个并不了解,所以没有办法给出将军具体的名字。”
“末将知道了,这件事末将自己回去查探,到时候还希望丞相能够莫要插手!”
“国事没有私情,这一点老夫懂!”诸葛亮也是直接冷声说道,“若是你在这方面怀疑老夫,那就是对老夫的侮辱了。”
赵云看了看诸葛亮,然后继续说了一句,“另外陛下说了,丞相乃是先帝的托孤重臣,家国大事都会由丞相负责,断然不会有任何插手,但是也希望丞相能够管好这个朝堂!”
“老臣....遵旨!”
说完这些话之后,赵云转身就走,不过在他走到门边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停留了一下,然后轻声补充了一句。
“陛下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之中,收到了不下二十次的刺杀,最严重的一次几乎丧命,若非那人当时正在太子府中,陛下恐怕是见不到丞相大人您的!”
听到这句话,诸葛亮心中再次咯噔了一下子,他之前的确是听赵云说过这些事,但是当初赵云说的很简单,而他听得也很简单。
在他的想法之中,那些刺杀恐怕是连刘禅的身都进不了,哪里能够想到有这般凶险,竟然还能危及到刘禅的性命。
“怎会如此!”诸葛亮怒声喝问,“不是说陛下并无大碍么?”
“陛下没有大碍那是因为陛下侥幸,但是并不是说刺杀的力度不够,具体的事情因为涉及到的人太多,所以陛下自己压下去了,就连末将都不知道具体有谁,只是知道这件事罢了!”
“涉及太多?”诸葛亮再次惊讶了,“不是只有那...那一脉么?”
“呵呵..”赵云没有转过身,只是发出了一声冷笑,“虽然不知道都有谁,但是荆州一脉的人马,恐怕不在少数!”
这一句话将诸葛亮的脑仁敲得嗡嗡直响,甚至一阵阵的眩晕。
他已经处罚了不少荆州一脉的官员,他以为这已经够了,但是听到这句话,他算是知道了,事情可没有自己看着的那么简单。
“老夫知道了,老夫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诸葛亮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直接沉声说道。
赵云知道诸葛亮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就直接离开了,这次他没有在停留了。
等到赵云离开之后,诸葛亮的管家以及养子诸葛乔都跑了进来,满是担忧的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顶梁柱。
“你们莫要担心了,子龙不会伤害老夫的!”孔明先是轻声安抚了一下两人,然后缓缓的踱步回到自己的桌案后面。
沉吟了半晌,然后直接开口说道,“乔儿,去请几个人来!”
“父亲请说!”
“成都守将向宠,巴西太守阎芝麾下的马忠将军,前来朝拜的涪陵县县令张翼,成都守备中郎将宗预。”
诸葛亮连续点出了好几个名字,这里面只有一个向宠是诸葛乔所熟悉的,剩下的几个人,宗预勉强还算是听过,但是剩下的两个人,那真是听都没有听过的。
但是在成都找几个有名有姓有官职的,对于诸葛乔这个诸葛家的大公子来说,真的不算难。
“父亲稍等,孩儿去去就来!”说完之后直接飞奔而去。
很快向宠几人都陆续到来,其中最难找到的就是那个涪陵县县令张翼,这个是真的困难,从驿站里找了半天,才将他找了出来。
看着面前这几个半夜被自己你叫起来,迷茫困顿之中仍然带着些许兴奋的众人,诸葛亮直接开始了对他们的安排和任命,此时的诸葛亮和赵云一样,他是一刻都等不了了。
第二天清晨,各个西川的大臣来到了他们的大殿之外,等待着陛下的召唤和上朝,但是今日的气氛却是有些不对了。
“将军向宠,守备成都着有功勋,封为都亭侯,加封中部督,戍卫皇宫!”这是诸葛亮直接将刘禅的皇宫给保护了起来,而用得人依旧是荆州派系的。
但是这次荆州之人却是脸色都十分的不好看,因为向宠的确是荆州之人,但是他却是一个实打实的死拧的性子,这个人通晓军事,是个彻头彻尾的武将。
这本身就和文风盛行的荆州士子不搭边,然后这个家伙还是一个很硬气的家伙,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种性格在互相抱团取暖的世家圈子之中都不受待见。
“涪陵县县令张翼,升任梓潼郡太守,梓潼郡太守左迁汉嘉郡!”这是诸葛亮说的第二个命令,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太守,一步登天登上了 太守之位,还是距离成都如此近的梓潼郡太守,至于汉嘉郡虽然更大,也符合左迁这两个字,但是谁都知道,迁到了汉嘉郡,那就拖离了权利的中心了。
而这个前任梓潼郡太守乃是荆州一脉的人。
“巴西郡太守阎芝麾下汉昌县县长马忠,忠心为国,为丞相府门下督!”马忠是一个标准的益州人,巴西郡阆中人。
他直接成为了宿卫丞相府的门下督,不单单成为了丞相府的亲信,更是代表着丞相开府之后要重用西传人的信号。
或许是为了验证他们这个想法的真假,丞相府再次招收了几个人手。
出去之前在大战之中立了功劳的廖化之外,刘邕,宗预这种刘玄德士气的老人,但是不得重用的人物都被找了回来,一个个的被带回了诸葛亮的丞相府办事。
东州人士阴化更是直接成为了丞相府的书佐,帮助他处理事情。
这一连串的手法弄下来,让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苗头,荆南一脉的人士,似乎惹怒了诸葛亮,他要开始清理人了。
这一发现顿时让朝堂之中的众多大臣感觉到了害怕,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了,为何一晚上过去了,诸葛亮非但没有息怒,反而是怒气更重了三分?
之后的重重任命也无一不显示出来了这件事,弄得朝堂上都有些人心惶惶了起来。
最上方的刘禅,看着诸葛亮在这里挥斥方遒,却是不发一言,无论什么任命,他都是一个字,“好!”
等到朝会散去的时候,大半荆南子弟,已经是有些摇摇欲坠了,似乎下一刻他们就要摔倒在这里一样。
诸葛亮的动作十分的凶狠,让很多大臣都猝不及防。
同时另一个方向,昨天从丞相府跑出来的卢毓在和史阿汇合之后,也敲定了行动的时间,但是在之后,他并没有在那里等候这次的结果,而是继续转到。
“大人,我等不在那里等待着结果么?”卢毓身边的亲信不解的问道,“史阿将军能将判...韩龙那厮斩杀么?”
“若是韩龙已经走投无路了,那么单凭着史阿和后面敢来的人手足够将他斩杀在此了,但若是他韩龙还有什么后手,便是加上某家也拿他不下的。”卢毓直接冷笑了一声,然后看着远方说道,“和某家现在要去的地方相比,一个小小的韩龙,算是个什么东西!”
卢毓的话勾起了身边心腹的好奇心,所以那人仗着自己乃是卢毓的心腹,便大着胆子问了一句。
“那大人我等是要去哪里?”
卢毓听完之后,直接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露出了一个莫名的微笑,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那心腹想要问问卢毓这是何意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脖子一痛,然后黑暗涌来。
“将这个多嘴多舌的家伙找个林子埋了!”心腹的死,没有让卢毓有任何的惊讶,甚至在他看来,这就是应该的。
一个校事府的探子,竟然这般多的问题,这就必须死!
他并不在乎这个人之前是那一家的暗探,但是现在他们是曹魏的校事府,在卢毓看来,有一件事上对的,那就是李昊当初清洗校事府,在卢毓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校事府的确是要好生清理一遍了。
如今鱼龙混杂之下,更是必须要清理一番!
两天之后,也就是史阿动手的前一天,卢毓也带着人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
“去告诉你们的首领,就说有北方的朋友前来!”在一个营地之外,卢毓停下了脚步,并且熟练的用异族话和那看守的士卒交谈。
很快,一名高大的异族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哪位是北方来的朋友,来找某家何事?”
“大王,某家乃是曹氏的卢毓,前来寻找将军乃是有要事相商!”卢毓见到这个人,再想想自己看到的画像,确定了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越嶲夷王,南中之地的大人物,曾经和蜀汉的尚书令李严交过手的高定。
“你....”
“有足够的好处!”卢毓只用了一句话,就让自己堂而皇之的走到了越嶲夷王高定的大帐之中。
半个时辰之后,卢毓带着自己的麾下从高定的营帐之中走了出来,紧跟着消失在了这南中的茫茫大山之中。
建兴元年,南中早已叛变,并且投靠江东的雍闿,兵出南中,围困永昌,在永昌吕凯、王伉等人的抵抗之下,不得寸进。
此时南中蛮人首领孟获带兵出现,直接加入了叛变的队伍,一时之间永昌郡岌岌可危。
而在这个时候,越嶲夷人大王高定以及牂牁太守朱褒具举兵响应此事。
于此同时,牂牁太守朱褒还在益州从事常房巡视牂牁的时候,直接将他杀死,并且先一步污蔑他是谋反。
南中一时之间,乱成了一锅粥,无数急报快马传向了成都。
与此同时,南中也出现了一位英雄人物,永昌郡不韦县人,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在雍闿等人攻打永昌的时候,在自己永昌郡郡太守等诸多官吏逃亡的时候,直接接管了兵权和百姓。
封锁了永昌郡,封锁了永昌郡城,直接带着为数不多的士卒,还有数万百姓,开始抵挡如狼似虎的南蛮之人。
(因为南中是下一步的重头戏,所以南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正面人物之一,吕凯自然是不能少的。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与蜀隔绝,而郡太守改易,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厉吏民,闭境拒闿。闿数移檄永昌,称说云云。凯答檄曰:“天降丧乱,奸雄乘衅,天下切齿,万国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以除国难。伏惟将军世受汉恩,以为当躬聚党众,率先启行,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昔舜勤民事,陨于苍梧,书籍嘉之,流声无穷。崩于江浦,何足可悲!文、武受命,成王乃平。先帝龙兴,海内望风,宰臣聪睿,自天降康。而将军不睹盛衰之纪,成败之符,譬如野火在原,蹈履河冰,火灭冰泮,将何所依附?曩者将军先君雍侯,造怨而封,窦融知兴,归志世祖,皆流名后叶,世歌其美。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讬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盖闻楚国不恭,齐桓是责,夫差僣号,晋人不长,况臣於非主,谁肯归之邪?窃惟古义,臣无越境之交,是以前后有来无往。重承告示,发愤忘食,故略陈所怀,惟将军察焉。”凯威恩内著,为郡中所信,故能全其节。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