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阳风云(第 3/4 页)
不过这位倒是一个奇人,说实话,夏侯楙实在是没有什么本事,也不会怎么用兵,关于这方面他倒是真的和他父亲夏侯惇挺像的,用兵平平淡淡的,不过夏侯惇虽然平淡但是大器晚成,夏侯楙是真的平淡,平淡如水。
但是人家夏侯楙虽然用兵平淡如水没有韬略,但是他经营家业是真的一把好手,现在夏侯家的长子不是他,但是夏侯家的大权可是在他夏侯楙的手中,而且人家不贪婪,不掠夺,就是经营。
由于这么一份儿本事,夏侯楙在长安经营的也算是可以,偌大的一个长安城,在他的手中也居然能够缓缓的恢复着生机,这真的算是曹丕的意外之喜了,再加上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关于战争的问题,直接交给曹真,从来不过问。
夏侯楙和曹真两个人,倒也是一时搭档的亲密无间。
(关于夏侯楙小哥哥的真相,这里必须为夏侯楙平反,魏延曾经说夏侯楙无谋软弱,这不能说是什么有问题的,但是绝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无能之辈,更不是一个吃软饭的家伙。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曰: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夏侯惇这一脉子嗣众多,而且多为无能之人,若非是有夏侯楙抗在前面,早就成了一大祸害,也就成了一个让曹氏头疼的毒瘤了,至于其妻子清河公主,说实话因为多受宠爱,所以颇为骄纵。
为此,夏侯楙和清河公主也是矛盾重重,但是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对清河公主做什么,反倒是清河公主时候惹出了大麻烦还是夏侯楙为他解决的事情。
另外夏侯楙的几个弟弟多有不法之事,还是夏侯楙对他们压制着他们几个弟弟,让他们几个人不至于犯下大错,但即便是这样,他们最后还是诬陷自己的哥哥,闹得十分不好。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曰: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还为尚书。楙在西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其后群弟不遵礼度,楙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构楙以诽谤,令主奏之,有诏收楙。帝意欲杀之,以问长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为“此必清河公主与楙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帝意解,曰:“吾亦以为然。”乃发诏推问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弟子臧、子江所构也。
从这里面可以看得出来,夏侯家后面虽然没有太多的攻击,但是能够保证自己不成为大魏国的毒瘤,确实是夏侯楙出了太多的力气,所以鱼豢在《魏略》里评价夏侯楙:“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而且夏侯楙靠着这份儿弱化版夏侯惇的本事,历经两朝,文帝曹丕,明帝曹叡,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绝不是众人印象里的那种无能之辈。)
而夏侯楙去长安“经营家业”了,那么他让出来的中领军将军必须有曹丕的亲信镇守,最后调换之下,便由曹丕的四友之一,朱铄来担任曹丕的中领军将军,护卫宫廷,也算是能够让曹丕放心了。
曹丕听到了朱铄的话,也是点了点头,这般做是对他最好的了,否则夏侯尚如今再次来到了宫中,找他给丁家兄弟求情,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
丁家兄弟一定得死,但是夏侯尚乃是他看重的人,更是他看重的征南将军,若是和这个兄弟闹得太僵了也不好。
如今曹彰出面了,无论是自己母亲那里还是自己兄弟哪里,都有曹彰替自己扛着,至于对于曹彰来说,这些玩意他压根就不在乎!
他们两个人的娘现在都不好意思面对这个儿子,毕竟他给了大儿子王位乃至皇位,给了二儿子曹植感情和安全,唯独到他这个为了曹氏冲锋陷阵多少次的儿子,卞氏不但没有给他任何的东西,反倒是将属于他的东西,一样一样的都拿走了。
没有了他母亲,谁敢去找曹彰的麻烦,就这么一个玩意,现在还有了不少士卒在身边,当年跟随他闯荡多年的那些乌桓人再次回到了他的身边当他的亲卫,这让曹彰在众人面前的印象变得更加的蛮横了。
这般蛮横的曹彰,谁敢去鄢陵找他的事儿,就算有人找他的事儿,恐怕也只能在远处说说罢了。
一想到这些本属于自己的麻烦顿时被曹彰给揽在了身上,他就再次觉得这个弟弟心疼自己啊。
“朱铄传旨,鄢陵公曹彰忠勇无双,应封王位...”曹丕的话都还没有说完,就被一旁的朱铄用轻咳打断了。
“陛下,今年您刚刚让鄢陵候成为了鄢陵公,甚至还可以立国....只不过是鄢陵公一直不做罢了...”朱铄作为曹丕的亲信,自然是知道这两兄弟之间可不是之前人们传闻的那种水火不容。
甚至他还知道,那些传言一半都是曹丕传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他的这个弟弟,希望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这个弟弟身上。
但是就算再喜欢,他也不能这般的没有原则,这刚刚将他封了公爵,现在就要封王,这是要疯了么?
“你咳嗽什么,难不成朕的亲弟弟,还不能当一个王了么?”曹丕看着朱铄,面容不喜。
“陛下,若是您封了鄢陵公为王,恐怕这宫廷.....不得安宁啊!”朱铄没有办法了,还是将曹彰给带了出来,让曹彰来平息曹丕的想法吧。
别看曹丕在别人面前一副威严的模样,唯独在自己的这个弟弟面前,却是十分的宠爱,并且十分的心软。
曹丕也知道自己若是直接给他封王,恐怕曹彰也是不喜欢,“罢了,告诉校事府的人,在外面给我放出消息去,就说鄢陵公曹彰随时都可能重新复出,以此来震慑西川等地!”
曹彰当初双臂举万斤大鼎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天下,无数的人都有些怂,毕竟经过了多方认证,他们纵然嘴里不吭声,但是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
曹彰现在大有一种当年吕布的架势,但是纵然和吕布还有一些区别那又如何,难不成现在还有孙文台和关张不成?
江东没有了小霸王,也没有第二个小霸王了。
西川号称勇将层出不穷,,可是除了一个赵云能够再继续撑场面,还有谁在?马超病重,张飞年迈!
这勇将无数的西川势力,现在竟然无可用之将了,便是赵云,无论是刘玄德还是其他人,有人敢动用么?
所以现在一个备受曹丕信任的,曹家自己人的还有着吕布之勇的大将,这对于其他势力是要命的。
(在历史上的吕布的确是没有三国演义那么神乎其神,但是在历史上吕布也不是一个谁都可以欺辱的。
吕布是历史上唯二被称之为“飞将”的边僵大将,同时“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也不是罗贯中在三国演戏上说的,而是最早出自曹操自己的口中,《阿瞒传》曾说,当时的人们常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也就是说吕布的本事,在当时的天下那是实打实的。
至于孙文台打败吕布这件事,这个事情吧,说实话作者在查阅了各种资料之后,无比的相信了一句话,那就是吕布是大汉忠臣,他当初在大战的时候,完全就是卖队友!
其中《英雄记》中还说了这样的一件事,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馀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轸字文才,性急,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诸将闻而恶之。军到广成,去阳人城数十里。日暮,士马疲极,当止宿,又本受卓节度宿广成,秣马饮食,以夜进兵,投晓攻城。诸将恶惮轸,欲贼败其事,布等宣言“阳人城中贼已走,当追寻之;不然失之矣”,便夜进军。城中守备甚设,不可掩袭。于是吏士饥渴,人马甚疲,且夜至,又无堑垒。释甲休息,而布又宣言相惊,云“城中贼出来”。军众扰乱奔走,皆弃甲,失鞍马。行十馀里,定无贼,会天明,便还,拾取兵器,欲进攻城。城守已固,穿堑已深,轸等不能攻而还。
这是记载在孙坚列传之中的,其中三国志和江表传之中也都有些许重合,基本可以说这是对的。
胡珍出兵,先是被吕布忽悠着成为了一群疲惫之人,然后再被吕布忽悠着在孙坚的兵锋下面安营扎寨,最后的最后,孙坚夜袭之后,吕布还自己散布谣言,这已经不是他能力问题了,这就是赤裸裸的卖队友。)
所以之后的攻大飞燕贼,投靠张杨,转战兖州和徐州等等,乃至最后面的讨伐袁术,在吕布正是颓废之前,他可是真真儿的纵横天下。
所以说,一个有着吕布之勇,真的有着吕布之勇的家伙,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的人都有些慌乱,大多数的人都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
而现在曹丕再次将曹彰的消息给放出去,这说白了就是吓唬,也暗示西川之人,你们敢出兵汉中,我就将曹彰再放回长安去,让刘备自己考虑考虑若是曹彰带着自己麾下的精锐直接冲进汉中,一个魏延抗不扛得住!
朱铄看着曹丕一副已经决定了下来,也不由的面色古怪的走了出去。
不过曹丕虽然没有让曹彰再次升迁称王,但是让其他人升迁了,还都是非常让人震惊的名字。
孔桂,孔叔林,太祖时候的骑都尉,最好阿谀奉承,无甚功劳在身不说,还谄媚讨好,那是安乡候曹植麾下大将之一。
“左迁天水人孔桂为驸马都尉,半月之后前来赴任!”这是曹丕的第一个升迁之人,也是他升迁曹植麾下的一个开始。
“南阳太守田豫北上幽并持节边疆,迁河内修武人杨俊,杨季才为南阳郡守,即刻起赴任南阳!”杨俊,当初的曹植麾下大将之一,经常为他吹嘘鼓噪。
不过杨俊和其他人不一样,这个家伙非但有真才实学,而且能力什么的都算是不错的。
杨俊乃是大儒边让的弟子,虽然自己的老师让曹操给屠了全家,但是杨俊却是毫不犹豫的投靠了曹氏。
曾经一眼看出司马家的司马芝乃是大才,更是说明了他有识人之能,同时还有提拔王象的前事,算得上是一个颇有才能的人。
杨俊最开始投靠曹操之后,被任命杨俊为曲梁县长,算得上是做的不错,然后被调入京师出任丞相椽属,然后再次被举荐为茂才,之后出任安陵县令,并且升任南阳太守。
第一次他当上了南阳郡守之后,他在南阳宣扬教化,开办学校,官吏百姓都称颂他。
然后他在曹操南征的时候,改任征南军师。曹操将魏国建立以后,再次将他升任中尉。到那时候为止,他应该算是曹植的亲信,同时也算得上是借着曹植的本事,一路扶摇直上。
在曹操征伐汉中之时,魏讽同时在邺县找到了机会谋反,其中就涉及到了杨俊,不过这次是因为曹丕想要弄下他来!
杨俊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就自己弹劾自己,到曹操营中请罪。
不过曹操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是一个什么人,干脆将他赦免了。
杨俊因为自己刚刚有罪被曹操赦免,但是他知道自己绝对不会被曹丕所原谅,尤其是当他亲眼看到了曹操之后,他就就知道这个雄才大略的老人已经真的老了,而且他看到了同为曹植麾下谋士,杨修的尸体。
所以杨俊再次赌了一把,直接写信向太子曹丕请辞,希望自己可以告老还乡。
不过这一次,曹丕再次没有同意,或者说,没有放过他。
曹丕看着杨俊的请辞奏报,直接满脸冷笑的说了一句话,“杨中尉说走就走,未免太过高深了吧?”
身为中尉,想走就走,这明显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直接让曹丕驳斥了回去,而且从中尉的职位上直接给他撸了下来,贬斥为平原郡太守。
这件事大家都以为只是开始,没想到在被贬斥为平原太守之后,杨俊还真就没动静儿了,而现在他再次成为了南阳郡郡守,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不是曹丕的一个信号,不再追究曹植麾下的那些人了。
毕竟相比于杨俊,贾逵的封赏更大,当曹丕只是魏王的时候,他就让贾逵成为了“邺城令”,当初的邺城还是大魏的国都,邺城令非亲信和有能力者不可做。
同年不过月余,再次升迁成为了魏郡太守,可以说是深受恩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