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七十章 西川(二)(第 2/4 页)

    “给我等准备通关文牒啊!”韩龙听完刘禅的话之后就直接开口说道,“我等前去永昌,算是还了您当初就我等性命的恩情,至于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吧!”

    刘禅听完之后先是有些震惊,然后离开点起头来,并且从怀中掏出来早就准备好的通关文书,然后满脸带着笑容的放到了韩龙的手中。

    掂了掂手中的文书,韩龙无奈的白愣了刘禅一眼,同时还提出了自己后面的要求。

    “我等前去南中,一切皆有我等自行做主,不过这你也管不到,若是你说话有用,恐怕现在雍闿的脑袋都已经交上来了,哪里还会出现这种事情来,不过换句话说,这样对于我等行事,倒也方便!

    你不用担心我们会如何,雍闿一定会解决,而且不会让江东找到任何的口舌,这里面的事情,你只要知道就行了,若是不相信....”

    “相信!”韩龙话都没有说完就被刘禅打断了,“相信,朕当然相信!南中之事就拜托先生了!”

    韩龙听见之后就点了点头,然后扭头就离开了。

    (南中和江东,这其中的关系。

    众人对于南中之战,印象最大的应该就是诸葛亮的七擒七放,收服南中的孟获,同时还有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等等,但是作者要说的,七擒孟获和南中之战,那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南中之战起源于建兴元年,甚至于更早一些,大汉的什邡侯雍齿之后雍闿一直生活在南中之地,在南中的威望颇高,尤其是在建宁,史书上对于雍闿的记载很少,但是非常确定的一点是,他的威望在南中极高。

    “雍闿跋扈於建宁”

    “雍闿等闻先主薨于永安,骄黠滋甚”

    “雍闿恩信著于南土。”

    这些都是说明了雍闿在南中几乎就相当于一个土皇帝一般,十分的嚣张跋扈,特别是他做的那些事情都十分的霸道,让人无法接受,或者说干脆就是在蜀汉的脸上使劲儿的抽。

    蜀汉建兴元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因夷陵之战中大败,在永安病逝。同年夏天,益州郡豪族渠帅雍闿听到刘备逝世的消息,心生叛意,杀死建宁太守正昂。

    这还不够,在雍闿杀死了正昂之后,为了响应他的号召,越巂夷王高定杀死郡将焦璜,响应雍闿,牂牁太守朱褒也拥郡反叛。

    这两段在三国志之中甚至都不敢详细记载,而是最后在华阳国志里面将这个找出来了。

    但是做完了这些之后的雍闿等人,迎来的并不是蜀汉的雷霆之怒,而是蜀汉的冷处理,非但是冷处理,甚至都算是不管不顾的了。

    看到成都不敢发兵,南中之人更加的猖狂放肆了起来,互相之间勾结不说,甚至还带着使者去找江东了,想和去投降江东。

    为了讨好孙权,还将路过他家门前的益州太守张裔给捆好了,差点都给他杀了,最后还是有人劝说,说张裔好歹也是益州名士,没有必要将他杀死之后,让自己名声受损。

    《华阳国志》记载是,时张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闿遂趑趄不宾,假鬼教曰:“张府君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粗,不足杀,令缚与吴。

    之后及先主薨,雍闿跋扈於建宁。都护李严与闿书六纸,解喻利害,闿但答一纸曰:“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其桀慢如此。闿又降於吴,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

    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与蜀隔绝,而郡太守改易,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厉吏民,闭境拒闿。闿数移檄永昌,称说云云。

    按照《华阳国志》记载,这个主也不是什么好人,算得上是一个骄横跋扈的家伙,而且仗着永昌郡远离本土,肆无忌惮。

    但是这里面比较震惊的就是,雍闿作乱的时间高达两年,而成都竟然没有派出过一兵一卒,这和诸葛亮死后,刘禅执政的时候,南中一乱,大军立到的情况相差太远太远了。

    而且从南中大战开始,到南中大战结束,主角是雍闿和永昌郡的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配角是朱褒、高定两个人,至于大家熟知的那个南中蛮王孟获....

    这个....男五号?可能还到不了吧,诸葛亮那更是在第一部里没有出场的存在!

    《三国志》本传中未记载孟获事迹,但是这个人绝对是有的,为何这么说,因为除了《三国志》这个不靠谱的玩意之外,其他很多史书都记载了孟获的存在。

    史书《汉晋春秋》、《襄阳记》、《华阳国志》有记载,至于小说《三国演义》,那个就算了,同样都是小说,他比我精彩,我比他的史书更加真实。

    据《汉晋春秋》有载,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叛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

    到这里的记载就是《汉晋春秋》里面所有关于孟获在南中大战第一回合的记载了,而诸葛亮和孟获的故事,已经是第二部的故事了。

    在诸葛亮到达南中的时候,南中大战第一回合都已经结束了,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守住了永昌郡,朱褒、高定也已经散去了,最好笑的事情居然是雍闿死了,不是死在吕凯等人的手中,而是死在了八竿子打不着的朱褒、高定手中。

    或者说,明明是雍闿先一步死了,诸葛亮才敢出兵,不得不说,为了不让江东得到话柄,蜀汉也真的是废了好大的力气的。

    诸葛亮出现在南中,也就开始了第二回合的大战,南中大战第二部,开篇就是第一部的主角之一的吕凯之死,这个风格大有一种哥们看博人传的感觉。

    建兴三年,诸葛亮终于在南中战事平定的时候选择了南征,然后作为这次的大功臣,吕凯自然是被好生嘉奖犒劳。

    将他从永昌郡的小吏,一跃而提拔为远在南中蛮荒之地的云南做太守,封阳迁亭侯。

    只可惜吕凯还未上任,便被叛乱的少数民族杀害,自此也算是掀开了诸葛亮和孟获作为主角的第二次南中大战,开始了南中之战第二部。

    据《汉晋春秋》记载,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如果说《汉晋春秋》的记载都是真的,那么这个套路就是十分的有意思了,如果说南中大战第一部是雍闿等人出兵劫掠永昌建宁等地,那么第二部那就是诸葛亮借机冲到了南中之后,招兵买马抢地盘!

    按照《三国志》里面为数不多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来,诸葛亮在南中之乱两年之后的建兴三年才开始选择南征,之后他没有选择和之前已经继续稳定南中这些郡县。

    而是借着吕凯之死的罪名,直接冲杀到了南中之后,和南荒里面的那些野人蛮子打了起来,并且还不是单纯的为了孟获。

    《汉晋春秋》里面说的比较精彩,那就是诸葛亮打孟获那已经是最后的事情,他开始就是打着一路横推南蛮的架势去的,后面却是因为想要收服南蛮之人,奔着招兵买马的目的去的,这个时候才...

    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这种做法充分说明了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皮厚心黑,失去了一个吕凯,收回了偌大的南中之地,还让里面的南蛮成为了他诸葛亮的征兵的地方了,几乎算得上是固定的兵源,无当飞军后期的名声比当初的白耳精锐还厉害。

    可以说南中之战的第二部,那就是诸葛亮的发家史,从南中大战结束之后,诸葛亮的兵权就可以和李严相互持平了。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诸位请看看大战之前,蜀汉的局势是什么,蜀汉昭烈皇帝刘玄德死去之前,托孤两个人,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蜀汉尚书令李严两个人辅政。

    这两个人之前已经解释过了,那就是一文一武,诸葛亮要坐镇中枢,所以他的兵权都在赵云和陈到两个人手中,若是他想要和同为辅政大臣尚书令李严相抗衡的话,那就必须依靠陈到和赵云两个人。

    可是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他在南中大乱的时候,硬着头皮让众人想着如何和江东结盟,而不是去平定叛乱,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兵权更加的充实一些。

    既然说到了西川,那就不能不说西川和江东的结盟了,这两个地方的结盟总共分成了三次/四次。

    第一次就是当初的赤壁大战,这是一次不公平的结盟,也是一次相互制衡的结盟,这个东西因为不涉及到小说,所以就不多说了。

    第二次就是夷陵大战之后,一把大火让刘玄德回到了现实之中,看着满地的疮痍,刘玄德不得不和江东再次结盟,这一次刘玄德靠着的是曹氏的大军压境,逼得孙权结盟。

    但是这一次,双方其实都没有诚意,刘玄德活着的时候亲自坐镇白帝城,死了还要在江州布置重兵,甚至这些都让江州都督李严变得狂傲不羁了起来。

    而孙权也十分不客气,对刘玄德也是多加防范,陆逊这个都督的前期生涯一直都在西川的前线防范着西川,同时俘虏,将领,土地都没有任何归还的意思,甚至还在南中给西川下绊子,埋钉子等等。

    双方的这种纠结直到进行到后期才慢慢正常,这也就是第三次西川和江东的结盟,也就是最著名的邓芝使吴!

    这应该是诸葛亮为数不多的私心做成的好事,他联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平息和江东的仇怨,从而能够合理的从江州抽调人马,减少李严麾下的势力,就算做不到,也不能让李严再继续往上增长了。

    之后江东也给了诸葛亮莫大的惊喜,他们还回来了俘虏的西川将士还有那个被送到江东的益州太守张裔,算得上是十分的给诸葛亮面子了,让诸葛亮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士卒,这也是他敢打南中之战的原因。

    建兴元年到建兴三年,说白了,他就是在掌控那些士兵,有了这些人,再加上雍闿已经死了,这才是出兵的原因。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未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权与亮书曰:“丁友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这是所有关于邓芝出使江东的记载,说实话,要不是因为作者实在是查不到陈寿和邓芝没啥关系,咱是真的会觉得这是陈寿给邓芝立威呢。

    从这里面能够看得出来一件事,那就是这次出使江东真的很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收到了很多很多的刁难。

    另外史书上记载的是章武三年并非是建兴元年,说明这件事的开始是在刘玄德死后,但是刘禅登基之前就开始了,这个时候,诸葛亮还在江州窝着呢,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诸葛丞相计谋深远啊!

    刘备于永安病逝之前,孙权为修补夷陵之战给两国造成的裂缝,曾遣使请和,刘备亦派宋玮、费祎等到吴回应,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脸上笑嘻嘻,心里那个啥的第二次西川江东结盟。

    但如今刘备逝世,丞相诸葛亮忧虑孙权知道这消息后态度会有所改变,脸上装出来了一副不知如何处理的模样,做给下面的人看,而诸葛亮麾下的邓芝也抓住了这次机会。

    邓芝面见诸葛亮说:“现今主上(刘禅)年幼,在位不久,应该派遣使臣重新与东吴结好。”诸葛亮回答:“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任用谁,现在我找到了。”邓芝问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了!”于是派邓芝出使吴国。

    这就是出使吴国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大众所认知的建兴元年年底,而是章武三年六月,也就是刘禅压根还没有彻底的登基,否则他不会口称刘禅为主上,而不是陛下。

    邓芝到来后,孙权果然对邓芝的到来有些意见,并没有立即接见邓芝。对此邓芝并没有任何的气恼,反而是自己上表求见孙权

    并对孙权陈述道:“臣这次来也是为了吴国,不只是为了蜀汉。”这种老牌的使臣开口,虽然老套,但是不得不说,真好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剑名不奈何 女配没有求生欲 着迷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顶级猎食者 是心跳说谎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疾风吻玫瑰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看鸟吗哥 良辰美景好时光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新婚燕尔 嘘,国王在冬眠 元始法则 第三十二封情书 入戏(娱乐圈) 金牌调解员[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