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川(第 2/4 页)

    帝曰:“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彰薨,如汉东平王葬礼。

    及丧出,空中闻数百人泣声。送者皆言,昔乱军相伤杀者,皆无棺椁,王之仁惠,收其朽骨,死者欢于地下,精灵知感,故人美王之德。国史撰《任城王旧事》三卷,晋初藏于秘阁。”

    这段记载算不得什么正式的记载,毕竟这是出自《拾遗记》,那玩意据说是西晋时期写的小说,但是作者将这个写出来,是因为里面提到了另一本书,《任城王旧事》算得上是正史,其中包括爱妾换马等等记载。

    不过这本《任城王旧事》被收录到了晋朝的宫廷,也就是传说中的秘阁之中,说实在的不好说还能找到。

    至于这件所谓的历史记载,其实作者如果往往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说白了也可以理解为那天天气不好,空中传来哭嚎的声音,完全可以理解为风声,再加上任城王曹彰收敛尸骸,主要是想要说这就是任城王曹彰仁义!)

    曹丕听着那如同发出来呜咽之声的阵阵阴风狂风,心中也是概慨万千!

    曹丕带着曹彰的棺木,一路几乎没有阻挠的来到了下葬的地方!

    看着被放进洞穴之中的棺木,便是曹丕这种人,都忍不住满脸都是泪千行!

    看着一捧一捧的土覆盖到棺材上,这才让曹丕觉得自己的心,都开始了抽搐!

    他这个弟弟啊,为了曹氏征战了小半辈子,三十五岁的年纪却是已经在外面漂泊了将近二十年,真的可谓是一生征战,满是荣耀。

    (根据清朝的刘廷玑所著《在园杂志》记载:曹操赎回蔡文姬之际,曾命曹彰兵临塞北,威胁南匈奴。

    《在园杂志》:及曹孟德追念中郎,义敦友道,命曹彰以兵临塞外,胁赎而归。

    蔡文姬归汉乃是建安十一年的时候,被曹操从匈奴带回来的,若是《在园杂志》记载的没问题的话,建安十一年的时候,曹彰就应该已经出手过不少次了,或者说他已经在塞外有过些许的成就了。

    对于这种推理,作者反倒是非常认可的,陈寿些《三国志》的时候,很是偏向晋朝司马家,还有天下的诸多世家,并且这个人的人品着实有些一般。

    任城王曹彰在《三国志》之中的记载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件事,那就是建安二十三年的时候,任城王曹彰动手前往幽州,出现在幽州战场上,作为一路主帅冲锋陷阵,大破乌桓。

    但是这却是有问题的,因为曹丕在此之前的记载太模糊了,根本就没有记载,如果说这的就没有独立领军的经验,在汉中大战那么重要的场合之中,曹彰又怎么可能被单独委以重任?

    要知道当初的曹氏可是有着众多大将在身的,其他的暂且不说,夏侯家的夏侯元让都还活着呢,五子良将之中的几人也不是调任不出去,为何非要让曹彰这个年纪不到三十的人出手。

    而且若是看不起乌桓人,也不至于就将这件事单独列出来啊,毕竟这次记载之中,乌桓的势力可不算多么大,当然了,作者单独觉得这件事情有水分,我说的不是多了,是说少了....

    在史书之中,我们还能够看到的几件事,都是有关于曹彰记载的。

    曹彰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不怕危险困难。几次跟随曹操征伐,志向慷慨昂扬。

    曹操曾经批评他说:“你不向往读书学习圣贤之道,却好骑马击剑,这都是只能对付一个人的,哪值得珍贵!”督促他学习《诗经》、《尚书》。

    曹彰对身边的人说:“大丈夫应当效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率领十万之众在沙漠上驰骋,驱逐戎狄,建功立业,哪能作博士呢?”

    《三国志》: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另外,在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候,那个时候封侯不是曹丕的时代,你是亲属,你就可以封侯封王。

    曹操的时代,你若是没有足够的功勋,你便无法封为侯爵,不单单如此,他对于自己的儿子要求的更加的高,曹丕,曹植,曹彰,曹宇,包括早起死去的曹冲,在曹操时期封侯,那可是相当困难的。

    曹丕就不说了,争夺王位失败了,封侯都和他没有关系,至于曹植,数次代理监国,处理朝廷之事情,被封为临淄侯,那也是在曹植数次跟在曹操的身边征战之后。

    赤壁大战,曹操西征等等这种极大规模的战役,还是真动手的那种,曹植最后还混到了临淄侯的爵位,至于曹彰在建安二十一年,他的军功需要的可不会小。

    并且史书上也的确是有所记载,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其中的数从征伐能够看得出来,曹彰挺不容易的,毕竟他和曹丕的关系那么好,曹植和曹植麾下的那些人对他恐怕都不会那么的友善!

    《三国志》::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从这里绝对能够看得出来,当时太子曹丕和当时的鄢陵候曹彰那是一对儿十足十的好基友,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信的那种。

    另外对于陈寿恶意去除任城王曹彰记载的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在曹彰乌桓立功之时,汉中大战的一次对话。

    《魏略》: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彰。彰晨夜进道,西到长安而太祖已还,从汉中而归。彰须黄,故以呼之。

    当时在汉中大战之时,刘备一方最为出彩的年轻人应该就是刘玄德的螟蛉之子刘封了,而刘封并不是如同罗老先生的《三国演义》那样记载的那般无能。

    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封是一个志大才疏之人,跟随刘玄德进入西川,没有多大的建树,跟随刘玄德进入汉中,更是没有太好的建树,被徐晃打,别曹彰暴揍等等。

    但是在历史之中的刘封,却是和这些记载截然不同。

    《三国志·刘封传》: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在他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中,有这么一句话,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

    所在战克,换到现在的话语那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刘备在汉中大战的时候,让刘封前去耀武扬威,那个时候汉中大战虽然已经是快要终点了,但是那个时候的汉中可不是什么善地,当时的汉中仍然聚集了曹氏和刘备麾下近乎八成的高人!

    刘玄德麾下的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吴懿等人全数都在,曹氏之中整个雍凉一脉加上关中三辅之地,还有从中原调入的些许人马,也都在汉中和刘玄德大战。

    其中曹操后代之中,曹真,曹休两个人全都在汉待着,曹真的地位那不用说了,在曹操的时期都已经可以任一路偏师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说出来的并不是让曹真从汉中而来,反而是将远处的曹彰出现在这里,那只能说明两件事情。

    第一,曹彰的威望比曹真还要高,至少在曹氏之中,曹彰的威望更加的高一些。

    第二,曹彰的威望在刘氏比之曹真也要高,因为这件事刘玄德和曹子丹都没有反驳,而且曹操还真叫人去了。

    在曹操活着的时候,满天下能够独领偏师的绝大部分都是他那个时代的老将老臣,只有两个小辈能够和老辈将领平起平坐。

    一个就是曹真曹子丹,从黄巾之乱就开始跟在曹操的身边,征战天下,同样打了几十年的仗,说他是老一代的将领其实都说得过去。

    第二个就是曹彰了,曹彰唯二的主帅经历,其中之一就是出征乌桓,在幽州大破乌桓。第二就是坐镇长安,提防西川大军出山!

    这个位置相当于什么,长安这个地方连着雍凉和西川汉中两个地方,面对西川的时候,他是代替了当初已经故去的夏侯渊,同样的面对雍凉之地的时候,他的作用相当于那个被魏讽连累了的钟繇。

    所以说,这是一个在三十岁就能够在曹氏重臣之中几乎封顶的人物,按照这个说法计算,曹彰当时在曹氏之中的势力地位,也就是夏侯元让和曹子孝两个人能够比拟了,其他人都不够资格。

    曹丕时期的两任征南将军,夏侯尚和夏侯儒兄弟都曾经是曹彰的麾下,征东将军曹休和中军大将军曹真也是在曹彰卸任之后,他们两个才敢上去的。

    最后再说一下曹彰在西川的威望有多么大,这一点从和曹彰战阵过的魏延嘴里能够看出来。

    《魏略》: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这段记载是不是特熟悉,魏延献计子午谷奇谋,这里是不是和曹彰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咱们细品这件事。

    魏延为什么敢说子午谷奇谋,支持他这么做的是什么,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

    在魏延的眼中,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所以只要自己一动手他就会逃跑,然后自己带着五千精锐足够杀进去了。

    但是这段说夏侯楙的话,让他在汉中初期的时候他敢说么?

    魏延最开始镇守汉中的时候,那时候正好是曹操撤军,汉中归属刘玄德,曹子文坐镇长安的时候。

    《三国志》: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是魏延的答案,他只敢说抵抗,他敢说和夏侯楙的时候,我直接带着五千精锐怎么样怎么样。

    魏延那是什么人物,骄傲的不下于关羽,他在曹彰坐镇长安的时候,都是老老实实的,到黄初七年,他都不敢想着出兵,这是因为什么,说明曹丕时代的几个人十分的有威望。

    曹丕,曹彰,曹真三个人足够让骄傲的西川势力,都选择蛰伏下去。)

    .....言归正传.....

    曹彰在万众瞩目之下,成功的被葬入了早就已经选好的地方,就守在曹丕的身边,首阳山上面的首阳陵,那是曹丕给自己选好的地方。

    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弄七十来座坟墓,最后弄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亲爹坟在哪儿呢,又没有什么多好的陪葬品,曹丕也不知道他爹这是想要干什么,好像自己会刨他坟头子一样。

    曹丕早早的就给自己选好了坟墓,就是首阳陵,山不好水不好,简简单单的,就让自己在这里长眠了了账,但是曹丕也没有想到,第一个能够进入首阳陵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亲生弟弟。

    曹彰出殡,曹植亲自写出来了一篇《任城王诔》表示哀悼。

    曹丕嫡长子,平原王曹叡亲自抬棺做首。

    曹丕亲自扶棺出走,同时在任城的封地,曹彰会再次矗立衣冠冢,作为哀思叨念!

    同时曹彰以及曹彰这一脉,应该是曹氏宗亲封王里面的,唯一一脉,从来没有更换过封地的,只有从鄢陵候到任城王一次变换,这还是因为鄢陵封不了王,他的封邑不够!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剑名不奈何 着迷 女配没有求生欲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顶级猎食者 是心跳说谎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看鸟吗哥 疾风吻玫瑰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嘘,国王在冬眠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良辰美景好时光 我五行缺你 金牌调解员[快穿] 日夜妄想 入戏(娱乐圈) 你老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