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曹氏换天(第 2/4 页)
直到杨修之死,曹丕那是毫不犹豫,并且下手稳准狠,第一时间就将这件事传到了关中的世家之中,让关中的世家和曹植离心离德!
但是再看看曹彰,曹丕对曹彰的那种宠爱是很重要的!
虽然作者在小说之中将夏侯尚和曹彰安排到了一起,但是史书上记载过!
夏侯尚自幼和曹丕交好,甚至后面因为有人说了夏侯尚的坏话而被曹丕记恨!
但是在北征乌桓的时候,曹丕竟然主动将自己麾下大将夏侯尚派了出去,就是担心曹彰那里出什么问题!
这一点在史书夏侯尚列传之中也有详细的记载,作者就不多说了!
但是作者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在曹彰出征之后,他的确是打了一场大胜仗。
而且还被他的父王曹操召唤到汉中助战,虽然最后他被留在了长安吧!
但是在曹彰奔赴汉中的时候,他路过了曹丕所在的邺城,而且得到了曹丕的帮助!
《三国志》: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遂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以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柯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这里必须要说一句了,曹彰是一名十足十的将领,但是他的情商并不高,历史上他也没有什么名人辅佐他!
所以在讨好曹操这里他一直用的都是自己的硬实力!
但是曹丕不一样,他能得到曹操的认可这件事,他很有眼力劲儿这件事非常的重要!
所以这个时候,曹丕教给曹彰去见到了自己的父王应该怎么说,这是哥哥对于弟弟的一种爱护!
而曹彰竟然真的就按照曹丕的说法去这么说了,几乎是原模原样一点不改!
这就是一个弟弟对自己哥哥浓厚的信任!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事情,作者才坚定的认为曹彰和曹丕的关系。
至于曹丕在继位之后…说实话有这么一个猛的和游戏漏洞一样的弟弟,换成谁他也会很担心!
不过曹丕纵然将曹彰所有的兵权都收了,但是他仍然是将曹彰当成自己的亲弟弟!
特别是在曹丕继位之后,曹彰也是主动带头去了诸侯国,这是给足了曹丕面子!
而曹丕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个弟弟,曹丕赏罚分明也是出了名的!
但是唯独在这个弟弟身上他直接失去了脑子一样!
在曹氏身份地位最为特殊的夏侯惇,被曹操亲自下令都督二十六军,被曹操强行命令享乐的夏侯惇,在生前死后,曹丕对他也不过就是加官进爵!
虽然位极人臣,但是因为夏侯惇本身性格的问题,实际得到的好处并不算多!
至于继承夏侯惇地位的曹仁,陈侯的爵位在身,最终也不过就是三千五百户的封地!
其他宗亲大将或者外姓大将能够上两千户封地的都没有多少!
但是曹彰呢,在还只是鄢陵侯的时候,就是五千户的封邑,堪称天下之最!
如果说这是他父王曹操对他的奖赏,那么接下来曹丕继位之后,增邑五千!
曹彰应该是整个三国时代唯一的一个实打实的万户侯!
而且在曹丕开始封王的时候,曹彰又是第一个王,任城王!
曹彰封王的里程就是,曹丕第一年当魏王和皇帝,曹彰改成了万户侯!
第二年曹丕正式开始了皇帝生涯,曹彰从万户侯直接封公!
第三年,曹丕再次想起了自己的这个亲生弟弟 ,顺带给了他王位!
这种封赏如果说是忌惮,那也有些太扯淡了一些!
而且曹丕曾经数次指责曹彰,而曹彰也欣然接受,这种感情也是实证!
《三国志》曹仁列传曾经说过,仁少时不脩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至于曹彰带兵去抢魏王印玺得事情,这个事情再三国志曹彰列传里没有如何的提及。
《三国志》只说了了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至于《三国志》里面贾逵列传也是有这这一段的记载,但是和曹彰列传正好相反!
《三国志》贾逵列传说的是,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不过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将这么“冲动暴躁”的曹彰劝了回去,贾逵未免有些吹牛了!
而且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带领军队,贾逵都不是曹彰的对手,曹彰如果真的想要抢夺曹操的印玺,他贾逵也没有办法!
至于大义…人家曹彰就是封了先王曹操的命令才去的!
所以在这里,作者专门查了贾逵列传和曹植的列传,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魏略》: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逵建议为不可秘,乃发哀,令内外皆入临,临讫,各安叙不得动。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
从这里看得出来两件事,第一曹操身死后曹彰和曹丕都是众人的主心骨,也都是众人等待的对象,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曹彰可以说和曹丕是一样的地位!
第二件事,贾逵并不是曹操病逝之后的第一负责人,是因为洛阳生乱,没有人愿意负担责任才趁势而上的,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曹彰一到洛阳,愣是先看到贾逵这个家伙!
再就是曹彰为什么先是态度这般强烈,然后又立刻偃旗息鼓了。
在曹丕和曹植争夺王世子之位的时候,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拥护!
其中曹丕的拥护就不说了,曹植的拥护就很有意思了!
对曹植帮助最大的无疑就是魏王得主簿,出身弘农杨氏的贵公子杨修!
消息灵通,智谋过人,手眼通天说的就是他这种人了!
但是另外还有几个人也是曹植的爪牙,丁家兄弟就不说了,臭名昭著。
剩下的要么就是杂耍之徒,要么就是奸佞之辈,一个个都是被称之为无德而荣,无功而禄的人!
不过这其中一窝小人之中真的有这么一位真君子,那就是贾逵!
这一点在三国志上被删除了,因为他儿子的原因,陈寿对于贾逵非常的尊敬也非常的留情面!
但是他投奔曹植这件事还真不是假的,所以曹彰在一进到洛阳之后,先看到这么一个玩意在做事,换成任何人恐怕也不敢放心。
但是当贾逵说太子在邺城,也就是主动承认了曹丕的地位以后,而且是代表所有人都承认了这件事,那就是板上钉钉了!
不能说曹彰真的就没有动心过,但是当他看到和自己挣抢位置的人是自己的大哥,这时候作者觉得,他是自己心软了!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不了了之,交出兵权,主动解甲归田回到自己的诸侯国之中等等!
这种事情数不胜数,甚至作者一度觉得,曹彰之死不是曹丕干的,而是他的儿子曹叡伙同那些世家干的!
因为曹彰就这种封赏的架势,曹丕真的有可能兄死弟及,毕竟这个是有前车之鉴的!
因为曹彰的篇幅已经快要结束了,他是这本书的开口,也是曹氏最为重要的一个人,更是曹氏武力和威望的象征!
再加上还有他和曹丕的兄弟之情,这些都让作者不得不多写一些!
在这里引用一些人的话,引用一些人对于曹彰的评价,也表示出,作者对他的感情。
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
曹丕: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
曹植:1昔二虢佐文,旦奭翼武。於休我王,魏之元辅。将崇懿迹,等号齐鲁。如何奄忽,命不是与。仁者悼没,兼彼殊类。矧我同生,能不憯悴。目想官墀,心存平素。仿佛魂神,驰情陵墓。凡夫爱命,达者徇名。王虽薨殂,功著丹青。人谁不没?贵有遗声。2幼有令质,光耀圭璋。孝殊闵氏,义达参商。温温其恭,爰柔克刚。心存建业,王室是匡。矫矫元戎,雷动雨徂。横行燕代,威慑北胡。奔虏无窜,还战高柳。柳王率壮士,常为军首。宜究长年,永保皇家。如何奄忽,景命不遐。同盟饮泪,百僚咨嗟。
陈寿: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
王嘉:任城渊谋神勇,智周祥艺,虽来舟、蓬蒙剑射之好,不能加也。
最后还有王维的一首诗!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曹彰就在这种十分诡异的氛围下将这群异族依次“提点”了一番!
但是无论是匈奴人,鲜卑人,羌氐胡人还是幽州的乌桓人,都颤颤巍巍的不敢多说!
直到最后,曹彰一个人几乎是占据了所有人的威风一样。
但是对于这件事,曹丕依旧是越来越开心的样子,因为看着自己的弟弟这种风范,就不由得开心了起来!
现在曹丕甚至在想,等自己成功的代汉自立之后,将局势都稳定下来,然后就将正值壮年的弟弟曹彰找回来!
那个时候自己已经将大权牢牢的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然后就能像当初自己的父王曹操和叔父夏侯惇一样。
自己的弟弟打起仗来,绝对比元让叔父要强多了!
五年,自己只需要五年时间就能够再次和自己的弟弟携手共进了!
曹氏的朝拜就这么结束了,让所有人的脸色和心情都无比的精彩!
世家之中,无论是钟繇还是陈群亦或是司马懿等人,今天都被曹丕和曹彰两兄弟给惊得目瞪口呆!
尤其是曹丕的这种放纵,还有曹彰的这种勇猛和威望!
所有人都在想,若是曹彰真的有朝一日卷土重来的话,他们如何能够抵挡这来势汹汹得一对儿兄弟!
而另一方面,看了整场好戏的韩龙终于也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今天的事情尔等都看到了,尔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传遍整个天下!”
现在不仅仅是韩龙,几乎所有的势力都在讨论!
一群异族来势汹汹,最后在进入了皇宫以后都变得老老实实,甚至还在浑身颤抖!
许多人都忍不住好奇,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然后沉寂了大半年的鄢陵侯曹彰重出天下,一力抗万斤,震慑了诸多异族的事情就传了出去!
与此同时,曹氏解决了北疆和西边异族得威胁,至少现在是缓解了他们的威胁。
然后在许都之中再次出现了一次狂风骤雨!
“禅位!禅位!他们竟然都想要让朕禅位给他们,给一群乱臣贼子!”
皇宫之中的刘协,此时已经没有了身为一个皇帝的威严了。
披头散发,眼眶赤红,胸膛剧烈的起伏着!
口中不断的怒骂着乱臣贼子,就在这个空荡荡的大殿,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再靠近他了,也没有人能够靠近他了!
满朝文武,偌大的大汉,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为自己排忧解难了,没有人能够为自己解决麻烦了!
刘协已经不知道自己看到的第一封请求他禅位的奏折是谁了!
现在他的桌案上,已经铺满了奏折,他在许都这么多年恐怕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奏章!
只可惜,这个时候这些奏章都是让他放弃皇帝之位,将位置禅让出来比较好!
现在的刘协已经不知道自己还有谁可以让他依靠了!
董承,伏完,杨奉,张济这些曾经的救驾功臣都已经死去了。
就连曹操都死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