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六十二章 合作(第 1/3 页)

    内地和香江的影视工作者合作制作影视剧,之前并不是没有过先例,两地首部合拍功夫片《少林寺》就曾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轰动东南亚乃至全球,内地的票房就不用再提了,那几乎就是一个神迹,香江的票房也十分可观,斩获1600多万,位列当年香江票房排行榜的第四位,甚至在日本和韩国也分别创下40亿日元和51亿韩元的票房纪录。

    这只是两地真正展开合作,在此之前,两地影视行业的交流就已经十分频繁了。

    尽管后来,两地之间的合作交流,因为某些人,让内地从业者对香江同行的感官急剧下降,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香江电影产业曾为内地文化走向开放发挥了非常重要影响。

    香江独特的社会背景,造成了东西方文化兼容、独特的社会体制,电影发展历史久、产量高、类型多,影响力遍及海内外,成为电影史上的传奇故事。

    改革开放初期,正逢香江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上世纪70年代起,香江电影已高度商业化,并开始在内地影院放映。

    例如,恐怖片《画皮》、历史片《屈原》、喜剧片《三笑》、时装片《巴士奇遇结良缘》等影片让内地观众第一次体验到了香江电影的多姿多彩,香江电影也示范着一种新的文艺形态。

    在香江电影不断涌入内地的同时,两地合拍渐成气候。

    当然了,最早的时候不叫合拍片,而是协助拍片或者合作拍片。

    到了80年代,香江电影公司已经开始与内地展开合作,利用自身的资金,以及技术优势,再加上内地丰富的外景地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内地电影人才,实现了优势互补。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少林寺》到《火烧圆明园》,从《木棉袈裟》、《海市蜃楼》,再到香江电视剧《上海滩》、《霍元甲》等在内地热播,江湖、功夫等题材深受内地观众的喜爱,而功夫片和武侠片再往后的几十年内,始终都是中国商业电影文化的重要类型。

    两地的合作,在初期香江影人为内地带去优秀人才、新的美学观念和制作理念,而随着内地经济突飞猛进,内地电影逐渐站稳脚跟,香江电影对内地电影的作用渐渐从单向启示走向互相融合。

    进入90年代,香江影坛与内地合作日益密切,两地合作生产的影片越来越多,结合两地人才和资金拍摄的作品逐渐成形,其中以《霸王别姬》最具代表性,该片不仅票房大卖,还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

    自1992年之后,香江电影公司与内地各制片厂合作的合拍片逐渐增多,如张一谋的《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姜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合拍片成为卖座电影的主流。

    1997年香江回归祖国后,两地在艺术创作和市场上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江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香江电影获得了打入内地市场的定心丸,大批香江影人此后也积极到内地探寻发展之路。

    向香江电影开放内地市场,为电影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为观众引入更多好影片,这是双赢。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香江电影人纷纷北上,成为中国电影崛起的参与者。

    合作是共赢,易青自然是要积极推动的,现如今电影方面合作已经逐渐频繁,倒是电视行业落在了后面,到现在为止,除了直接引进之外,还没有过合作的先例,他不介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只是,易青的想法已经成熟了,可李虹这边一时间却难以接受,倒不是说,她不愿意外人参与进来,而是因为自卑。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讨逆 文豪1978 捞尸人 国民法医 至尊战王 大国军垦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混沌天帝诀 神州战神 1987我的年代 重回1982小渔村 超级修真弃少 盖世神医 终极火力 重燃青葱时代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华娱从男模开始
最多阅读 捞尸人 好运时间 理我一下 丹霄万里 顶级诱捕公式 仵作惊华 漂亮朋友 慢性沉迷 小蘑菇 白色口哨 黑天 刺青 斗爱之冠 蜜桃甜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他从火光中走来 盖世神医 魔种降临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宦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