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左右相的唱和(第 2/3 页)
徐义和崔涣分析过,一旦此事在朝会上讨论开,绝对有对徐义落井下石的,或者说早就想让徐义出外,却不敢首倡者。
不管是贵妃娘娘还是长公主,都不是随便一个臣工敢去招惹的。
可徐义若是在保留神策军和火器上坚持己见,也就有了让别人提供方法的机会,被人顺水推舟的支出到长安之外,也就顺理成章了。
果然,李林甫就开口了,说的冠冕堂皇······实在是替圣人分忧解难的标杆,典范。
“陛下,神策军乃是天子亲军,有拱卫京师之责。再说,火器之威众所周知,这般草率的将神策军外放,对于朝廷实在是有点武断了。”
“臣以为,应该继续执行火器推广之策,严格按照徐侯所制定的标准,将神策军将士连带火器一并分散于诸军中,同时对神策军补充新兵,实现更换,最终达到陛下曾经全军装备火器的设想。”
徐义听到杨国忠的话,都有心骂娘了。
老子好不容易营造出这样的导向,你嘚不嘚啥呀?关键是,杨国忠这样的建言,居然是最为正确的,是对大盛朝最有利的做法。
当然,这是在地方和朝廷都有心有意推广火器的情况下,都可以系紧裤带渡难关的想法,才有可能实现的。
可惜······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徐义知道杨国忠是想让自己留在长安做他的助力,也不得不违心的向杨国忠报以微笑,以示感恩。
徐义越是这样,越是让李林甫感觉到徐义跟杨国忠勾结了。
本来一个杨国忠,就目前的上升趋势,已经让李林甫有压力了,如果在加上徐义······徐义可不仅仅是有贵妃娘娘和长公主依仗,更是在朝堂有大量的人脉,就是他李林甫,对于在徐义产业中的收益,也有点不舍。
一旦杨国忠和徐义真的勾结了,或者说是联合了,在朝廷的势力,不仅仅是他李林甫,就是太子一系,也都难以抗衡了。
李林甫看了看李适之,看看太子······太子或许不能随便开口,可李适之······
李适之也看过来了,似乎都看懂了对方的意思:“陛下,老臣以为,如今的争端乃是边军,也就是时常参战的节度使军伍,和神策军本身的争端。”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