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所谓传言(第 2/3 页)
崔涣的一句话,就道破了整个事件的核心,也说明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几天的朝臣相互的饮宴中,总是有人提起徐义的新式记账法,一个个恨得牙痒。却偶尔会听说:其实吧,圣人早就清楚这种记账法了,凡是在细柳营军城有掺和的世家,谁家不懂这记账法?
圣人之所以这样做,无非就是借题发挥,是对诸位臣工不配合火器推广的惩罚!
这样的小股流言一出,自然就有人注意到了,慢慢的就变成了一股风,特别是想借此来了解圣人真实所指的风潮。
一个个参与细柳营军城的世家大族有人拜访了······
一个个的说法出现了。
整个长安的贵人都知道了,这不是什么徐义出什么幺蛾子,而是圣人在借题发挥。这还能咋?
若是徐义出幺蛾子,或许大家可以拖延,甚至说可以借拖延将这什么记账法最终胎死腹中。可如果是圣人要借徐义的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朝廷的各衙门终于没扛住压力,开始遣人到细柳营军城学习记账法了······
“大家,市井传言,是圣人借徐侯之口,推广这借贷记账法。”
高力士谨慎的向圣人奏报。
“哦······”
就一声哦,高力士都不知道圣人这是几个意思。
高力士是清楚的,圣人绝对不曾有过推广什么记账法的心思。徐义的这种记账法,圣人是早就知道了,甚至还一起探讨过几次。
还记得当时圣人说:有些难度呀,断人财路入杀人父母,徐徐图之吧。
现在······难不成真的是圣人与徐义商量好的?
作为日夜,或者说时时刻刻都很少离开圣人身边的高力士,真有点想不通了。或许是在感业寺吧。
也只有圣人去感业寺,高力士才不会贴身跟随。
“就这样吧。就当是替那小子背黑锅了!说起来,对于朝廷,终归不是坏事。朕已经给了两个月的缓冲······”
真说不清是谁替谁背黑锅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