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不地道的崔家(第 2/4 页)
徐义是在拒绝杨玉环?这样崔颖心里舒服多了,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徐义。
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徐义在回府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闭门谢客。
徐义对历史不是很熟悉,但是,大体的事件还是清楚的。就以现在自己所见? 很多大事件? 似乎还在遵循着原本的轨迹。
比如张守珪破契丹,比如李林甫入相? 比如圣人邀张果进京等等? 都继续着原本的轨迹。
崔颖不止一次的提过,让徐义等以后收了杨玉环? 徐义不是没想过,也想过自己改变历史? 特别是改变杨玉环的命运轨迹。
多少次徐义压下了色胆。
有几年了? 徐义也做了一些事,还不少。但是,却不曾改动过大事件的走向,无非就是在历史事件中擦个边? 做了一些小的调整。
杨玉环是影响这个时代进程的? 徐义自认为以他现在的能耐,绝对做不到改变。所以,他退了,不止是退了一步。
直接闭门谢客了。
有人说是徐义不胜烦扰才闭门谢客的,有人说是徐义有点孤傲了? 也有人说徐义这是摆架子。徐义不管这些,只想静静? 想远离烦扰。
确实,很多的邀请? 都指明邀请徐义携杨玉环同行······已经很难割裂开了。
不管徐义如何,都不无法改变明月几时有的传唱。当明月几时有传到长安? 传到秦州······
“崔刺史可是稀客!难得回京? 第一时间就到本王府上了!”
李炜迎崔珪? 开口很客气。
崔珪是自请述职进京的。算起来,崔珪就任秦州刺史也有三年了。述职倒也正当时。
不过,就大盛的地方官述职,大多数都是公文代劳的,像崔珪这样专门进京的有,并不多。除非有紧要的事,比如被弹劾了,想升迁了等等。
崔珪擢升秦州刺史不久,谈不上升迁诉求,至于弹劾,那更是没有。
李炜很清楚崔珪因何而进京。话虽然是寒暄,语调却非正常。
“信安王莫要这般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