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真正目标(第 2/3 页)
嗖——崩,一声巨响,新郑的城墙被投石车砸出来一个巨大的窟窿,墙体随机坍塌,一个天然的通道便形成了。
“将军你看!”副将兴奋的指着新郑城墙坍塌的地方,说,“新郑城墙破了!”
唐昧微微一笑,说:“鸣金收兵!”
“什么?鸣金收兵?”副将们不可思议的发出疑问,“新郑破城在即,为什么要鸣金收兵?”
唐昧只说了一句话:“新郑不破的价值更大。”说着便走了回去。
——————
大梁王宫,魏王罃拿着正在阅览从淮泗战场上面送回来的战报,大体内容很简单,鲁阳那支楚军是从淮泗战场抽出来的军队,楚国已经黔驴技穷,拆东墙补西墙,淮泗这边公孙衍已经稳定住了局势,并且已经在鲁阳到淮泗的路上设下了埋伏,只等下一波援军前去驻防淮泗,他就能抽出兵力放心进攻郢都了。
魏王罃之前鲁阳惨败的怒气也被这大好局势冲散了,太子嗣的存亡他也找了术士占卜,术士给魏王罃一阵忽悠,说什么楚国气运已经没了,鲁阳之战是楚国回光返照。太子嗣即将回来啥的,在这个年代,这些个术士的话他们是深信不疑的,魏王罃大喜。拖着五六十岁的身体还去爽了一番(没开车??(???????)??)。
当然,魏王罃比较无奈,因为魏国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兵力可以调出来,国中兵甲悉数派往淮泗战场,而鲁阳之败导致魏国最后一支生力军被歼灭,国中无兵。
好在,这个时候耕战结合,只要魏王罃愿意,随时可以从农民里面抽出一直部分兵力拉起一支军队。战斗力就不敢保证了。
在这个年代,耕战结合是所有国家通用的模式,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既能保证国家能够应对一些大规模的战争,还能够保证国家有打持久战的资本。
当然,这个时代,有些国家也设立了常备军,比如齐,秦,赵,魏几个大国。
齐国又一支十万的常备军,秦国有一支十五万的常备军,赵国比较少,有一支五万的常备军,魏国有一支八万的常备军,战力都是比较高的。
“大王,密报。”从左边通往偏殿的大门之中,一名内侍疾步走进来,说,“韩国送过来的密报。”
魏王罃眉头一皱,接过战报,问道:“韩王那边又整什么幺蛾子?”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