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鲈鱼(第 3/4 页)
“刘大人请留步。“采苓这是擅离职守来到殿外。
“陛下……姜姑娘这是?”玉德望着皇帝,欲言又止。
“由着她。”皇帝面色如常,只瞧了廊上一眼。
秋风送爽,蝉鸣声浅浅,长廊之上,深紫朝服的男子稍拱手:“姜姑娘有事?”
“老师。“采苓连忙作了揖。
“本官不过教授姜姑娘两年,哪里敢当。”刘继道摆了摆手,笑容渐渐洋溢脸上。
“老师客气了。”采苓郑重道,“老师从前常常告诫小女子,说: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据小女子所知,老师殚精竭虑编撰本朝法典,如今大志未筹,如何会甘愿归乡?其中隐情老师不妨明说。“
“姑娘自小有大抱负。可如今身在后宫,又怎会知晓庙堂之事。”刘继道深深看她一眼,又见四下无人,才缓缓道:“实不相瞒,陛下后宫之中诸主位空悬,多少臣工纷纷谋划将闺女孙女觐献陛下,本官孑然一身,并无子女相伴,如今感怀颇多,自觉今后如浮萍一般漂浮无依,不如早日还乡聊度残生。“
“老师此言差矣。“采苓浅笑嫣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小女子尚且站在这里,老师又怎能说是孤苦无依呢?况且,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老师真的舍得离开刑部,舍得离陛下而去?”
“唉……”空余一声叹息,刘继道目光复杂。
“老师若是一心盼着家乡的鲈鱼,这倒也不难。只愿老师解了乡愁,仍不忘家国啊。“采苓又作了一揖,算是送别。刘继道神色难辨,再投来的目光里已带着三分的敬重,也拱了拱手。
黄昏时分的晚膳,两人对坐桌前,各自吃着,不多话。
“陛下生气了?“采苓搁下碗筷。
“没有。”
“后宫不应过问政事,奴婢下次再不敢了。”采苓连忙承认错误。
沈牧迟搁下碗筷,深深地瞧着她:“你既肯为将来打算,朕不知有多高兴,怎会生你的气。可你就确定刘继道值得做靠山吗?朕也想过,若是你父亲在蜀中勤勉为国,待几年后再调回京中也未尝不可。“
“一次不忠,终身不用。“她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我父亲是怎样的人,陛下还不清楚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留在那里大家都放心不是?”
“你……”陛下被逗笑,轻柔地揽她入怀抱,“你是万般皆好,只是从来都不知道,你要什么朕都可以给,又何必总是寻了旁人。”
“要什么都可以给?”她再问一次,“出宫行吗?”
“休想!”陛下不掩薄怒。
“言不由衷。”采苓忍不住抱怨,将耳朵紧紧靠在他的胸堂之上,听心跳铿锵有力,那是这世间最好的声音。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