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真相(第 2/4 页)
采苓看了一眼他指着的后门,又感激地瞧一眼约莫八岁的他,“改日姑姑给你带杏仁酥。”转身已经抱着小川飞奔。
可官府在吴符的带领下于村子中设下天罗地网,她们才跑出竹林就被人围住,为首的吴符笑得极阴冷,“老子劝你们永州的陶商就别管我怀远的闲事,现在逃走,老子还能饶你一命,若是不识相,别怪老子的刀不长眼,一并将你除掉!“
言下之意是要杀人灭口?采苓怒极,护住躲在她身后瑟瑟发抖的孩子,“这不过是个五岁的女娃,即便是他爹犯错又与她何干?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吴符笑得如发狂,看一眼周围的随从,大家也都笑起来,“北国边陲之地,你跟我讲王法?老子就是王法!”
言罢,两名壮汉举着杀猪刀就来,采苓脑子转得飞快,思索着该如何反击。两把飞刀如风般射来,直刺入两名壮汉的大腿上,痛苦哀嚎声中,一袭黑衣的女子闪在采苓跟前护住,正是漫云。与她一同前来的两名侍卫也立在人群之中。
这丫头成日里在外游荡,关键时候倒是少不了她。采苓心道,已是感激极了。
山野莽夫们哪里抵得过廷尉局高手,不过几个回合,全都败下阵来。三人连忙护送采苓和小川上了马车,马儿嘶鸣一声,快速驶出阴云重重的山谷。
怀远县城西边的菜市口,纵然已是亥时三刻仍被来看热闹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火光通天中,桃花谷杀人案“主犯”画仙郁墨言将被行刑于此。
“刀下留人!”马车冲开人群疾驰而来,车还未停稳,一名风尘仆仆的女子跌撞而出,健步冲到行刑架前,“我有目击证人。”
侩子手扬起来的手停在半空中,转目瞧着不远处坐在案后一脸悲色的张县令。
侩子手也不傻,知道刀下之人深受拓跋皇帝垂爱,正左右为难时,幸好这位姑娘冲出来救人,登时一颗悬着的心稍安。
另一边,人群后,陶陶拔剑出鞘正要飞身上去,几名暗卫亦混在人群中,只等他一声令下便要去救人,陶陶身旁站着的锦衣公子微微眯起眼睛,只拍了他手臂一下,利剑顷刻间已缩回鞘中。
“来着何人?竟敢闯入刑场,可知死罪?”衙府的师爷大喝一声。
“在下永安宋苓苓。”采苓看一眼于刑架上捆着却毫无惧色的郁墨言,他穿着白色带血的囚衣,他们竟然对他用刑了!采苓忍着怒气,“可以证明张姑娘并非郁墨言所杀。“
“笑话!凶犯自己都招了,你还要来证明什么?” 师爷狠狠道。
采苓不可置信望一眼郁墨言,他垂着头回避她的视线,再转头,见到人群里穿着素白衣衫满面是泪水的赵家父女。果真与她猜测的无异,为保住岳父和妻妹他连命都不要了,岂会顾念名誉半分?
他虽不贪、不念也不惧,她却不能不管不顾。莫不说连日来累积下的点点情谊,单说那墨渊阁内的藏画会因他的名誉尽毁而沦为废纸,她也要保他万全。
可是,脑中一个念头飞快转过,若是他此次冤死,六月飞霜、真相大白之日她那墨渊阁里储着的画恐怕就不止值千金万金,那可就是当之无愧的无价之宝。
她撇撇头,只将这念头迅速捻灭。
“这位是郁墨言的女儿。当时她也在现场,可以证明郁墨言的清白。”采苓将身后的小女孩儿牵到张县令跟前。
小女孩儿扭捏不前,抬头怯怯看一眼众人,满脸已是通红,采苓蹲下低声在她耳畔道:“天底下最爱我们的人除了娘亲就是爹爹,对吧?爹爹出事,做女儿的应当勇敢相救,对吧?姑姑在你身边,你只将白日所见统统告诉县令大人即可,其余的都交给姑姑来办。“
“杀人犯的傻女儿,还出来自辩什么?“人群中有人嚷道,喧哗之声渐起。
“我爹爹没有杀人!“小川蹲在地上,双手紧紧捂住耳朵,不住地呢喃。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