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相约(第 2/4 页)
她颓然坐在寝殿内,初冬的风带着凌冽的寒意,她却浑然不觉,只让那风吹着发丝乱舞,极目望去,长乐殿的灯光最为璀璨。
须臾,她已经拍拍裙子站起身来,明日又是新的一日,离出宫更近的一日。
次日,太皇太后七十岁的寿辰,百官朝贺,普天同庆。采苓却连踏入甘泉宫的机会都没有。皇帝让云鹤殿前伺候,按说待诏女官不用事必躬亲地伺候皇帝的饮食起居,可那是皇命,云鹤只叮嘱采苓让她好好休息一日。
百无聊赖,外头锣鼓喧天,垂拱殿院内虽张灯结彩却似与世隔绝,看不见多余的人影。
采苓素来爱热闹,受不了这种寂寞深庭的幽幽哀怨,便拿着一大盒点心去掖庭宫找吴姑姑。
在浣衣局的大水池旁,她找了块大石头坐下,看小宫女们浆洗衣裳,不知不觉已是半日。
“姜姑姑在此闲坐倒是悠闲,可苦了这一众宫人,连个偷懒的机会都寻不到。往后姑姑再来,也没我什么事了。干脆这监作之职给姑姑做如何?”吴姑姑忙完活计,笑着揶揄。
“每日的活就那么多,早忙完早休息,忙不完夜里也不能睡。我这是给她们施以动力,能够早点收工,她们感激我来还来不及呢。”采苓往旁边挪了挪,腾出个空位给吴姑姑。
忽然锣鼓声大起似要震破长安城的天空,采苓微微朝后仰躺,“甘泉宫中的午宴开始了。我们也进去用膳如何?我给你带了司膳局新制的糕点。“
“陛下对你真真是极好。“屋内,吴姑姑由衷道,“即便是女官等闲也不能随便吃到这等精致的糕点。”
采苓微微一笑,“嗯。是还不错。“心中酸涩,又能与谁细说。若说极好,明明知道她爱热闹却不肯让她瞧瞧满朝文武及家眷,原本陶陶要在大榆树下等她,给她带墨墨饼铺新做的杏仁酥、老蔡的烧鹅以及墨渊阁的白玉笔,如今怕是望穿秋水也等不到了,幸好托了玉安去传话。其实她也并未被禁足,想要去甘泉宫也不是难事,只是如何能去,若是被人瞧见,到底是有失身份。即便只是四品女官,在这宫女入云的未央里到底还是受人敬重的。
“昨夜怎会突然出掖庭?据我对你的了解,若不是有事,不会随便外出的。”采苓进入正题,先试探性问。
“你知道的。“吴姑姑不加掩饰,无奈一笑。
采苓忽然有些不好意思,为了掩饰尴尬,打趣道:“那怎会那么巧,真的让你们遇见?姑姑你该不会是打着灯笼满未央转悠,只为瞧上殿下一眼。“
吴姑姑如水的眼眸中似有冰晶闪动,瞬间已是苦苦一笑,“毕竟见一面不易。“
采苓刚拿起杯盏的手僵在原处,片刻后将原封未动的杯盏放回桌案上,“殿下可明白姑姑心意?”
吴姑姑浅笑着喝了口茶,面色如常:“明不明白已不重要。听闻他在云南有多位姬妾,如今更是带回最心爱的要立为正妃。他若过得好,我便心安。况且,纵是往昔感情甚笃,毕竟身份不同,王者之尊又怎会纡尊降贵心怡我这名小小的宫女呢?不必自寻其辱。”
“姑姑怎会这样想!”采苓面有薄怒,若是没有半点的情谊,他为何要将两人各有一枚的墨玉常年佩戴在腰侧,若是无情,原本嬉闹如常的人怎会忽然就黯然神伤?
“有些人走着走着忽然就走散了,就不要再去寻了,寻来寻去,不过是自寻烦恼。”吴姑姑垂目道,更像是告诫自己。
采苓握紧拳头。若是爱了就要深爱,尚不知心意的两人兜兜转转浪费了许多年华,终有一日幡然醒悟时却旧人不在,那才是人生的一大后悔。遥想追求沈牧迟的那些年,虽然闹了满城的笑话,却是一心坦率,如今回想起来虽是尴尬却了无遗憾。他二人自然不必如她当年那样莽撞,但是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倒也不是不可,“今夜戌时三刻,烟波亭上,姑姑可否前来一聚?”
“你我今日还没聚够?”吴姑姑觑她一眼。
“不够!”采苓连忙拉着她的袖子道,“姑姑念在我素日烦闷十分需要人谈心的份上,一定要来。”
吴姑姑喝了一口茶,轻轻一笑,颔首答应。
快步回去垂拱殿,她磨墨写字,将那淡黄的宣纸小心翼翼折起来,藏在袖中。纸上如是写:戌时三刻,烟波亭上,不见不散。
再快步走去甘泉宫的榆树旁,陶陶果真还等在那里,见了她来登时手舞足蹈、极是欣喜。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