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自知之明(第 2/3 页)
片刻不敢背向观众,去做一秒真正的自己,时时刻刻要保持和观众面对面,观察他们的脸色和反馈。然而这种无法投入自我的表演,反而让观众厌烦后离他而去。
好像以前我们认识一个人挺惨的,都会对他抱以同情,就愿意帮助他,希望他好,但是他一下太好了,中了500万,心态马上就变了,不患寡而患不均?
背负着让别人承认的大包袱,每次表达都很沉重,每次亮相都很用力。
对于电影考虑的不是如何让它完整完美,如何让人发笑,而是把它当成一个产品,需要用户反馈和kpi。
连他的师傅赵本山都说:你演谁都像,就是不像你自己。
在宁远的印象里,曾经出演过《我不是潘金莲》里的王公道。一点也不炸裂、一点也不夸张,脸上也没写着赶紧笑。
这个在体制内浸淫多年,无甚野心的小官吏角色,发挥大鹏作为普通人的优势。
泯然众人,又世故圆滑。能给领导及时垫话,会在领导指责他人时顺着话茬补刀。
电影结尾官员们告诉李雪莲自己苦告十年的丈夫已经死了,她哭得站不起来。
于和伟饰演的郑县长高高在上递给她手绢,张译演的贾院长拽着李雪莲的包带,以防她扑倒,既保持距离,又表达关心。
王公道作为李雪莲的远方亲戚,虽然整部影片都在防她,但此时动了恻隐之心,伸手拍拍李雪莲的后背,说“大表姐,咱回家吧”。
就是这一拍,真真正正看到人味儿!
不用力的大鹏,反而更容易共情。
其实大鹏是可以不让人讨厌的对吗?
18年回到他熟悉的集安,到农村拍摄短片《吉祥》,主角就是他的家人。
本来想拍自己的姥姥,没想到在拍摄期间,她猝然离世。拍摄无法停下,只能忍着悲痛继续。
把葬礼拍进短片,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完成一个实验。这次拍摄,没有策划。也没有成型剧本。
原来拍电影出发的时候大概能想象到结果。但这次拍电影,出发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的,意外每分每秒都在降临,带来的恐慌和收获都是前所未有的。
结果呢?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