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十九章 在下赵子瑜(第 4/4 页)

    当赵戎沉声叙述到第二十一句,将那个名为“体用一源说”的大厦一丝不苟的构建到一大半时,全场嘈杂的喧嚣声已经逐渐平息下来,人群之中不时有人猛地睁眼拍腿。

    此时,说经台内已经有超过七成的人明白台上那年轻儒生究竟要干什么,他们开始屏气凝神,不敢喧哗,至于另外那些还未听懂的人,即使茫然无措,但也从周围众人表情上明白了些什么。

    “言生于象,象生于意,意以象若,象以言着……”

    赵戎将心中所想一句句脱口而出,越说越兴奋,身体前倾,眼神带着强烈的侵略性,宛若一只刚从黑潭中探出头颅的幼蛟,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

    六一居士从刚刚起就一直细听,眼睛逐渐亮起,此时,他忽然慨然长叹一声,右手下意识的伸向腰间酒葫芦,只是伸到一半就突然顿住,悻悻然收回了手。

    他目光震撼的盯着精神气已经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赵戎,

    这儒生竟然提出了一个他闻所未闻的理论,是关于“体”与“用”。它们指本体和作用。

    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

    刚开始,年轻儒生的论点,“无为而无不为”中“无为”为体,“无不为”为用,两者是割裂开的,会分出了层次,成了主要与次要,根本与从属的关系。

    这也是被陶渊然曲解与诟病的地方,是致命的漏洞。

    而如今,年轻儒生提出了“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的理论,并且逻辑自洽,有理有据。

    体用一源说将本体与其现象之间统一起来,那么“无为”与“无不为”之间也可以统一。

    无为,无不为,之间就并无从属关系了,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为。

    那么陶渊然就无法曲解赵戎的论点,将其偏重于“无不为”,指责它是权术!

    并且“体用一源说”又在侧面上,有力证明了赵戎“无为而无不为”的论点!

    这个崭新理论给予他的震撼远超刚刚第二场清谈,清元子提出的那个“以无为本”贵无论,甚至他隐隐发现“体用一源说”还能更好的去辩论上一场的“有无之辩”!

    此时,不久前还咄咄逼人的陶渊然,已然被压倒了气势,手中转动的念珠不知何时,又再次停下,并且被用力攥起。

    他开始抛弃之前一直紧抓不放的漏洞,试图不再与赵戎纠缠,迫不及待的准备逃离这个即将要反客为主的漩涡,可是赵戎却主客颠倒,穷追不舍。

    主动与被动,优势与劣势瞬间发生了惊天扭转。

    慢慢的,南华巾老者越来越不支,甚至中途还被赵戎驳的抿嘴沉默了两息,才继续开口强辩。

    终于,万众瞩目之下,赵戎的精神气已经攀升至极点,仿若下一刻便会从眼中蓬勃而出,化为一道剑芒!

    他的眼里有光,声音宛若金石掷地,铿锵有力,盖上了“体用一源说”这座大厦的最后一块基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固此,无为而无不为!”

    顿时,南华巾老者沉默了。

    其实他还可以继续强辩,拖延下去,但是已经没有意义了。

    因为,他知道他输了,输在了刚刚那个让他心神震撼的“体用一源说”上,上一次能让他有此感受的学说理论,还是出现在二十年前的稷下学宫,那位墨家墨辩的言论。

    一息,二息,三息。

    胜负已定!

    此时,全场寂静无声。

    无数道目光落在了高台二人身上。

    全场数千人,却静谧无声。

    道家君子忽然起身,对身前那位年轻儒生行了一个古礼,这是稷下学宫独有的礼仪。

    南华巾老者重新道。

    “在下陶渊然。”

    年轻儒生起身还礼。

    “在下赵子瑜。”

    ————

    ps:这章重新改了下,5k5,嗨呀,感觉打字都硬气些了。(感谢“monster丿”兄弟的意见,小戎又变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彼岸之主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仙人消失之后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魔门败类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修仙琐录 神话之后 叩问仙道 武圣! 玄鉴仙族 盖世双谐 阵问长生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山河志异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你们修仙,我种田
最多阅读 剑来 九阴九阳 为龙之道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中州录 彼岸之主 最强兵王混花都 仙逆 青衿问道 遮天 神话之后 逆仙 玄鉴仙族 大夏文圣 不朽凡人 武圣! 过河卒 原来我是道祖 志怪书 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