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一个口罩的细节(第 2/4 页)
“还来?”副导演诧异道:“表现得很好了啊。”
“我想换个方式看看效果。”陈木白说。
“好!”
“来,场景别动,咱们再来一条!”
“第一场,第一镜,第二次,action!”
陈木白换了一种表现方法,用另一种不同的心态去表演和语气说话。
“还来?”
“刚刚表现的很好啊!”
有人不明白陈木白为何还要再来一遍,明明可以一次过的镜头,为何要拍两次。
“陈木白是不满意刚刚的表现吗,在我看来已经是完美了!”
“或许这就是他为何每部电影的质量都很高的原因,就是这个认真追求完美的态度。”中年实力演员赞叹着。
“哎,虽然台词没变,但是语气变了。”
大家看着陈木白用了另一种心态演绎的时候,发现了变化。、
“是啊,给我的感觉还是落魄的中年人,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又有了变化。”
中年演员看完了,长舒了一口气,解释:“第一种表演更偏向于内心的演绎,其实就是眼神和面部的表演更多,就是由内而外地散发那种颓废的气质。”
“第二种更强调语气和动作,台词的感叹性更重。”
“区别在于第一种的表演方式更内敛一点,可能有些观众不会注意到他内心的真实情绪,而第二种表现更直观,大家可以通过他的语气知晓他的状态。”
“第一种表演适合给评委看,也就是行内人,演绎的更深一点,第二种面向大众,更广泛一点。”
“原来是这样......”一众新人恍然大悟。
他们非常积极地看着这场戏,也汲取着别人的讲解。
这部戏用到的群众演员比较多,陈木白给与了公司一些新人机会来客串,也是希望给他们增加一点实战经验,有利于后面在公司的培训。
对这些新人来说,现场前辈的精彩表演就是最好的素材,可以让他们对表演有着更多深刻的认识,以便于自身提高表演的才能。
演戏这个东西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东西,若是不理解一段戏需要的人物情感、行为的表达,那么怎么能够表现出来角色的状态呢?
只有先去揣摩思想,明白了人物的行为方式,才能再参照这个状态去模仿、演绎。
就像哭戏,很简单,张嘴哇哇叫,然后流眼泪,谁都行。
问题哭戏也分很多种,不说开心的哭、难过的哭这种大分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