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斜街往事(第 2/4 页)
胡波知道自己挣的少,却也从来不收别人的钱,连东西都不收。这与他平时的做人理念,好像有些关系。
话扯远了,再回来说这条斜街。
唐城南边去中部商业繁华地带上班的人们,只要不是开车,一般都喜欢走这条近一些的斜街。因此,赶上上下班高峰,这里依旧十分拥挤。根据这个特点,这里的临界店铺,卖的也都是些平时过日子用得着的东西。
卖烟酒的百货店,小饭馆,卖馒头的,卖早点的流动摊子,基本就是这些。
因为这里的房子,都过于矮小了,撑不起大的门店来。大的门店,早就都搬到更宽阔的地方去了。
胡波记得,他小时候,斜街地面上,铺的还是青石板。那青石板估计都有些年头了,被走路的行人摩擦的铮亮。有些青石板上,还磨出了深深的车辙痕迹,是那种独轮的小推车,车轮是木头做的。胶皮轱辘,就不会磨出那样深深的,窄窄的痕迹来。
后来就换了红砖铺地。至于哪一年换成了红砖,胡波记得不太准确。印象里,是他上初中的时候。
又过了十多年,他警校毕业,从省城回来的时候,这里的红砖也没有了,变了柏油马路。
街道两边,多是些有了年头的破旧平房,也有两层或者三层的楼房间杂其中。这些房子,大多都是解放前就有的,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清代或者更早。
房子多是青砖垒就,有些前面还带了游廊,屋檐下面用刷了红漆的木柱支撑起来。木柱下面,往往是石雕的鼓状基座,刻了云纹兽纹,很是漂亮。
如今,为了美化市容,两边房子的墙壁,一律刷了到顶的白色涂料,且不止刷了一遍,年年都要重新粉刷。原来墙壁上的青砖和嵌缝白膏泥,就都被遮挡了。剩下的,只是一片雪白。
走到街中段那个弧顶的时候,胡波站下,仔细观察周围的街道结构,推测赵立伟可能停车的所在。这时候,上班的都去上班了,街道上也就在这大冬天里冷冷清清,看不到行人了。
他还能够记得,这个弧顶的位置,在他小时候,原来是座砖木结构的三层建筑,也是这街道上最豪华的建筑了。窗子都是那种很大的玻璃的,从外面走的时候,可以看到里面顾客熙攘。
三层建筑是卖鞋的,字号叫内联升。也不知道是京城那家老字号,跑到这里来开的分店,还是这里的商家知道人家字号大,冒用人家的,反正里面楼上楼下全是鞋。不只是卖布鞋,也卖皮鞋、凉鞋。
楼梯是那种窄窄的,木质的,走在上面吱嘎作响。他每次走那楼梯的时候,都会担心楼梯禁不住这么多人走在上面的分量,突然断了。
如今,这三层的楼房没有了,变了这个供错车用的弧顶,露出了原来属于街道里面的平房来。平房是个四合院,因为三层楼房被拆,成了沿街房的这一面,依旧做商铺,只是不卖布鞋了,改了一家餐馆的门脸。院子里面,则做了待客的餐厅。
这个位置,正好是餐馆进出的大门,赵立伟把车停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他就想,他要错过这个大门,再往前一点,自己停下的同时,还要不影响万一有图夜晚街道人少,从这里抄近路走的小车。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