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老规矩都没了(第 2/4 页)
另外,下冰冻的饺子,第一遍水开了,要多搅动几下,让水多开一会儿,这样冻透了的饺子馅儿,才能完全化开。要不然,会下不熟,甚至饺子会在锅里烂了。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好多。
比如最简单的,客人点餐的问题。人家坐在几号桌,要的是什么水饺,要了多少,怎么把这个信息传达到后厨,后厨做出来,服务员怎么才能准确无误地把客人要的水饺端到客人面前,不出错。
听着挺简单,真正做起来了,就错误百出,演练了一天,大家才都熟练了,做到准确无误。
还有外面客人点餐让送过去的。人家要生的还是要熟的?送去接着下了吃还是要留着以后吃?这个都得弄清楚,才能决定给人家现包的还是冷冻的,也要提前弄个接电话的问答模式。
这些都是经验,不亲自试验,是不知道的。等开业了再发现这些问题,就什么都晚了。
刚开始的时候,蒋师傅这么谨慎,高崎都觉得没有必要。事实却证明,蒋师傅是对的。
后来,蒋师傅告诉高崎,这些工作方法,都是在厂里的时候,锻炼出来的。
她给高崎讲了一个故事。
她说:“在我和陶洁这么年轻的时候,国家刚刚拨乱反正,厂里的生产,也开始慢慢恢复。
那时候,厂里接了一批任务,给国家最机密的生产部门,制造一批专用量具。
当时,包括厂长在内,都觉得我们是专业量具生产厂家,干这种量具,轻车熟路,就轻松答应下来,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然后,各部门从原材料采购到技术设计图纸、工艺制定,开始忙碌起来。
那时候,我师傅就和我现在年纪差不多大。她找到厂长,说厂长不按厂里制定的规矩来,跳过试制这个门槛不行。
厂长是动乱结束以后上来的,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有文化,瞧不起只有小学毕业的我师傅,就没有听她的。
结果,干起来才知道,从材料到图纸设计,再到工艺,大体都对,可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毛病。
制造出来的第一批量具,被上级给退了回来,给国家耽误了事,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上级要撤厂长的职,当时外面传着,厂长恐怕要坐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