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下岗喜与忧(第 2/4 页)
而吴有晨入厂十几年,学的炉火纯青的设备维修技术,从此就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前三十年,都活狗身上去了!
像吴有晨这样的熟练技术工人,车间班组的骨干,下岗的不在少数。
这些人,都是聪明而且肯干的,不然也不会成为骨干。而那些平时就干活不行,吊儿郎当的人,是不愿意下岗的。
工人都干不好,到社会上做别的,一样做不好。
他们也有自知之明。与其下岗回去,啥也不会干,一分钱不挣,还不如在厂里混着。在厂里混着,还有人给发工资,交养老保险。下岗,连这点钱也没有了。
唐城量具,失去这部分骨干和中流砥柱,以后的命运,恐怕更加难测。
陶洁和她师傅,也一起下岗了。她已经答应了师傅,和她一起做买卖。
去总厂办公大楼,签了自愿下岗协议,大部分人就直接从那里走了。蒋师傅却非要回分厂看看,去车间看看。
陶洁就劝她说:“咱们都不属于这里了,还去看啥啊?”
蒋师傅脸色有些难看,好一阵子才说:“师傅十六岁就进唐城量具,快三十年了,所有美好的青春和记忆,都留在这里了。突然就这么着离开了,就好像孩子没了娘一样,心里堵得慌。不去再看一眼,心里过意不去。”
陶洁只好再陪着她,去车间里,看看那些她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使用过的机床,和留下的同事们说说话。
看着师傅抚摸着自己使用的磨床,久久不肯离开,弄得陶洁心里也酸酸的。
老实说,这地方,还真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陶洁来的时候,厂子的效益已经不好了,大家为了争活,互相拆台,互相告状,狗撕猫咬的明争暗斗。
虽然陶洁很少主动参与这些内斗,可置身其中,难免就有许多不愉快的回忆。
可是,想起来就要离开这里,再也不回来,她也有些留恋这里了。
毕竟,在这里工作了四年,这里的一切,都是她熟悉的,有着家一样的感觉。
她师傅经历过工厂红火时候的计划经济时代,就比她多了很多的美好回忆,恋恋不舍,也是必然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