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民生(第 3/4 页)
数以万计的壮劳力被送到了黄河大堤上,力保今年黄河堤坝的稳固。
而在此时沧州地界还依旧保存着的那些村落里,却一个个都起了土墙栅栏,丁壮们也全拿起了土枪猎弓。
沧州是武术之乡,民风本就彪悍。
赵亮又大力鼓励当地百姓结寨自保,甚至还把缴获的清军刀枪鸟枪分发给百姓,虽然很多人还是仓惶逃出家乡,甘做流民上了大堤去,但到底是有人选择拿起刀枪的。
这一个个结寨自保的村落,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个绊住清军马蹄的堡垒。它们组成了一张看似漏洞百出,却又坚实坚韧的大网,把清军的马蹄基本上留在了沧州。
要不然,整个黄河以南就尽数要被清军的马蹄给蹂躏了。
大运河旁边,几个废弃的村落中一个四面围墙的寨子尤其的醒目。
在这个面积不大却聚集了一千多百姓的村寨中,正有人用着昂扬腔调诵读着文章,却不是四书五经,而是逸闻时事。
“乾隆五十年,沧州田亩价,上等水田也不过七八两,而今,已涨至银元二十块!”
“德州佃民作乱,袭杀地主李氏,致十七死二十伤……”
“临清粮价再降。小麦一石一元五角,创二十年粮价新低。”
“河北总管府发布告令……”
一个剪掉了辫子的读书人大声的读着消息,周身围拢了数百男女,还有不少孩童在人群中穿梭嬉戏。
这已经是沧州村寨十分常见的一幕了。
村寨的村长大声的对底下的人叫说着:“一个个都听仔细了,讲完了,俺再让范夫子给你们好好说说德州的李地主是怎么回事。”
“咱们手里的地权都是大家伙豁出命换来的东西,可不要把真金当烂铜给卖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