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拉去开荒(第 3/4 页)
而不是一切全靠政府去扶持,自身根本无法长期坐实,社会必须经由国家权力的强制力塑造,才足以维持基本的秋序。
那一旦国家权力稍微松懈,或者是吏治腐败,社会可不就立马陷入紊乱状态了?
那样的,国家对基层的动员能力照旧会大打折扣,照旧国力下降,社会不稳。
周东就是看到了那些,所以才提出了这个意见,而李长虹和梁海也都很认同。
虽然他们俩都是宗族姻亲纽带的受益者,可也正因自身是受益者,所以他们才更能明白乡绅的强大力量。
就比如赵家。
崛起才十几年时间就已经牢牢把控了龙路口、曹河和郑集三地,并且向外的扩展速度始终没有放慢放缓。
要不是和珅的遇刺让赵家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再有个十年,整个淮宁县怕都是赵家天下了。
李长虹、梁海当然认同周东的这个釜底抽薪之计了。
没有了官绅和士绅(功名与土地的结合),满清的统治秩序就缺少了一环,虽然不至于崩塌,但肯定会多出很多的事儿来的。
因为单一的乡绅地主,就如龙路口的张家那等人家,他们跟官府之间先天上就存在不平等的。
只要存在不平等,有没有了足够多的润滑油,那就必会有隔阂矛盾产生。
这对陈军言就足够了。
更何况这事儿传开后对其他各地的士绅读书人可都是一大震慑。意义就更大了!
因为被陈军拿到手心里的这些人,他们全都要改造的——劳动改造。
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劳逸结合,保管他们能对陈军的法律法规都十分的记忆深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