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乾隆四十九年,和珅发愁(第 3/4 页)
这东西每到一地,那就等于让赵家与当地官府建立起了可靠的人情关系,至少是可以让赵家过年时候想着他们的人情关系。
这对北方的官儿送罐头,对南方的官儿送皮子,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那一个年节过去,赵家送出去的年礼,轻飘飘的算一算,市价上没上二十万两萧娘子是不知道,但肯定是远超过十万两的。
想想她都觉得这恐怖的慌。
整个大青果有几家人一年能赚个十万两银子的啊?
赵家光送个年礼都远不止如此。
这对她来说实在是一个太过巨大的冲击了。
而这个年节对于河西一些地方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随着土豆红薯玉米在他们这里被推广,百姓们发现自己手里虽然依旧没啥钱,但家家户户至少不缺吃的了。
那红薯吃多了会吐酸水,不假。但再吐酸水,那滋味也比饿肚子强啊。
何况还有土豆玉米呢。
几样杂粮掺和着吃用,不少人家在过年的时候都吃上了一顿白面馒头,这在河西可是大喜事。
赵辉和陈桐两个人在各自县里的声望很顺利的被刷到了顶峰。
李侍尧也趁着机会在乾隆跟前刷了一回存在感。
就跟赵亮之前想的一样,李侍尧对于赵辉和陈桐的举措,并没有选择打压,而是主动上书给乾隆,拦下了其中不少的功劳。
现在靖远、伏羌两县推广红薯土豆玉米,效果显著,来年河西就可更大面积的推广了,这就都是他李侍尧的政绩了。
哪怕红薯土豆玉米真正大行其道的时候他已经不在西北了,但功劳依旧在他。
赵辉和陈桐却没有丝毫的大意,因为照赵亮的估计,那二度民乱很可能就在今年。
他俩人年都没过,就已经开始为此事做准备了。
等到开春了,他们立刻就会宣布要搞水利建设。在不耽搁春耕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收拢一批人握在手上,四海镖局的人手也会到他们这儿做事,那民乱真要起来了,帮助二人保住县城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这些事不仅陈州府的赵家人、陈家人不知道,赵辉陈桐便是连身边的人也都没透半个字。
政绩他俩已经刷的很耀眼了,军功并不是他们所必须的,只要能稍微的沾染一二,等到三年大计的时候,他俩就是板上钉钉的‘卓异’。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