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护身符(第 2/4 页)
“曲阜不是有三千民团吗?都是纸糊的么?怎么就叫孔宪培被人掳了?”
“是孔广森暗与星辉相通。清军抵到曲阜时,他出其不意的劫持了孔宪培,假传孔宪培之命打开了城门,放清军入城。”
赵亮惊了,“这孔广森是谁?”
都这个时候了还要跟满清一条道走到黑吗?这可不是孔家人的作风啊。
“大王,孔广森乃孔继汾之子,孔继汾当年为王教主所斩。”
乌三娘说着递来了一个册子,内里记载的却正是孔广森的资料。
19岁便高中辛卯科进士,后为翰林院庶吉士,名响京城一时。不过性情有些不好名利,没多久就辞官回乡了。毕竟明眼人都知道,孔家人终究不可能官场得意的。
王伦下曲阜那年,孔广森的恩师戴震六月中病逝于京城,孔广森得知消息就去火速赶往了京师祭拜恩师。然后又与戴震子戴中立扶棺南下皖地,所以完美的错过了当日。
丧父之痛让孔广森对皇汉和白莲教恨之入骨,赵家起事时候,孔广森就是孔家对赵氏喊杀喊打最为起劲的人。
哪怕馆陶之战之后,孔广森便重新回归于安分了,可这个节骨眼上狠狠地捅了孔宪培一刀,那还真说得过去。
“罢了。”这孔广森横插一道虽然给事情生出了一些波澜,但影响不大。
赵亮决定实施的政策,孔广森在于不在都没两样。
所以当赵亮的决定被宣之大众的时候,那可真跟飓风一样迅速的扫荡过大江南北。
在文风鼎盛的江南,多少人议论纷纷,一时间把齐鲁战局的消息都掩盖过去了。
不过真正对此关心‘衍圣公’存亡得失的都是一些小门小户出身的读书人,那些真正出自高门大户的读书人,他们已经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不管是赵家施行的新科举法,还是赵家的教学之策,早就已经说明了赵大王对读书人的感官并不怎么美好。
眼下的孔家一事那就更是红果果的扯掉了最后一层面纱。
那么事情出来了,赵大王的真面目那么的‘狰狞可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么?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