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涩味的奥秘(第 2/3 页)
酸涩一体,则是茱萸这种植物为了自身的健康和一定程度的平衡,衍化出来的天然药性。
酸而凝酵,涩而行液压制酸性。
如此,茱萸子自身便达到了一些生态上的平衡。
因而,中医中,并非药性相反,就叫冲突的,固然,一定要正视这样的冲突成分,但更重要的,反而是:
相辅相成,五脏流转。
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五行流转。
强肾也是如此,既要滋肾阴,也要略补一点肾阳,让肾通过药物作用,‘运动’起来,恢复健康。
如此,至少可见,酒萸肉,其针对的,并非肾路,只是以其药性,运转营液中大喊寒湿气,对皮肤水肿较为给力。
肉苁蓉的性味‘咸’才是。
咸,专业走肾路,肉苁蓉又酒制后,又能把甘温保持的很好,自然补肾阳。
因酒制后,依照酒的特性,能让血行加快,自然会让药才保持更好的温性,毕竟寒性重的药才,要驱寒时,往往会这么做。
蜜制也是,能让药才带上甘温,但其甜物在人体未消化前,却是一堆很凝聚的物质,是略带寒性的,本身也会加重一些药才的寒性。
因而,需要的人,可以在六味汤中加入酒苁蓉,六味汤,不是非只有六味药才的。
当然,酒苁蓉的成分要减少,是辅药,否则会造成肾脏进一步阴损,为此,滋肾阴的‘将药’泽泻放6克的话,酒苁蓉放上2克就足够了。
肾阴实在太虚的,不可再燃烧哪怕多一点点的肾阳的危重病人,那么自然先不要用酒苁蓉,才安全,甚至不要用大多数药物,也不要用六味汤,用更简单的药才配比才好,用量极小,才反而有救急的用处,因药物本身往往不提供营养,只提供对身体的刺激,可想而知,吃鸡蛋,动物肾脏,能辅助救急。
就如天天减肥吃一点点的人,那也基本不要吃什么六味地黄汤了,身体本无多少营养,再刺激肾脏都是白搭。
人体当然是要正常饮食才健康。
当然,艮据病人的体质不同,是否用酒苁蓉或酒萸肉,都可再考虑。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