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言简意赅的口信(第 3/4 页)
袁冬初进入管理人力资源的培训进程中。
好在她之前曾经从最基础开始,教过秀春和小翠等人。
而卓府这几个,人家是正经读过书的,是卓府特意培养出来做文书事务的家奴。他们虽然对投递行业不太熟悉,但文字上的功底却扎实的很。
教这些人,可比教秀春和小翠等人轻松多了。
通州总号有现成的投递业文书和规章制度,先让他们自行熟悉。之后,袁冬初穿插讲解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些人一边听,一边做着记录,相当于每个人自己整理出一份员工培训教材。
潘再水也是见缝插针,一听说卓静兰会派人学习投递行管理,立即把之前看过的投递和分拣员工一并招来,让袁冬初的培训工作合二为一了。
与此同时,秦向儒的蘸水笔业有了眉目。
在蘸水笔金属笔尖的制作上,秦向儒基本上没走弯路。当日生出制作蘸水笔的意向时,袁冬初就拿着记忆,针对性的描述了两种笔尖的样子。
秦向儒的动手能力没的说,做事会慢些,却很细致,更不会怠工。
因为有成熟的构想,即使打制精琢的时候慢一些,但经过半个多月的修修改改,多次试验后,秦向儒便把五个笔尖、三支配了笔杆的蘸水笔,放在袁冬初和卓远图面前。
三支制作完整的蘸水笔做的很朴实,笔杆材质是常见的老榆木。笔杆和笔尖契合部位做了些处理,必要时可以更换笔尖。
在鸿江船厂的待客厅,卓远图拿起一支笔,上下打量着,老稀奇了。
秦向儒是个实在人,蘸水笔的笔杆能做出些别样的看点,但他做的并不花哨,只是把木头打磨的光滑一些,在手指握着的地方,有个比较舒适的弧度。
卓远图一样注重使用,他仔细打量的是铜制的笔尖。
接触纸面的笔尖顶端很细,但做的很圆润。笔尖往上开始加宽,围出一个铜片的圆弧。弯曲的铜片另有一个向内的细微弯曲角度。
熟悉机械的卓远图一眼便看出,这个弯曲结构,应该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蘸取墨汁。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