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第 2/3 页)
要知道,假若是民企,一旦管理团队能将一家公司从初创到腾飞,并成功上市的话,管理团队所获得的回报,起码是数千万甚至以亿计。
于是乎,国进民退,将健力宝产权明晰化就成为了管理团队的目标,在1997年,当健力宝销售额登顶时,他们向三水市政府提出了去港上市的申请。
那时的管理团队还是纯洁的,他们虽然提出了管理层持股的要求,但还是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说个人去借资来持有公司原始股。
可这一要求,竟然被政府以一个根本就上不了台面的理由给拒绝,最终弄得上市计划流产,管理团队跟三水地方的矛盾也因此产生,甚至到了难以调和的程度。
为此,以李经纬为首的管理团队,做出了投资10亿在南粤建立健力宝大厦,把公司总部从偏远且关系复杂的三水迁出的决定。
而这一决定,则更是激化了管理团队跟三水地方的矛盾。
接下来该怎么办?
关键时刻,神秘的国际大鳄出现了,他们派人找到了管理团队中的关键人物,提出了收购健力宝的意愿,并且承诺,一旦管理团队配合收购,等收购成功后,视管理团队的贡献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回报。
回报既包括健力宝的股份,也包括丰厚的现金奖励。
当然,回报的多少,得看最终的收购价,价高则回报少,价低则回报高。
很明显,这是一个损公肥私的方案,不可对外言说。
可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管理团队中的那一关键人物还是开始了对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游说,并且最终得到了包括李经纬以及李德志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的认可。
如何才能降低收购价格?
想把猪肉卖成白菜价,甚至是潲水价,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健力宝的成长速度,并且想方设法将公司账目往资不抵债方向弄。
这对管理团队来说,难度并不大,控制成长速度简单,把生产速度减缓就是了;把账目往资不抵债方向弄,那也简单,多花钱,销售回笼资金推迟收回入帐,各种应收未收款放在销售商那里不收……
这才是最近几年健力宝销售额逐年下降的真正原因。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