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雁门守将(第 3/4 页)
褚大所表达的意思,白明哲深有体会,因为,历史上有过这种情况。
史书记载,河朔之战前夕,韩安国带领七百名士兵死战渔阳,于营垒中固守多日。
这段时间之中,渔阳周围的百姓惨遭匈奴人的蹂躏,一千多名百姓被匈奴人掠走充当奴隶,大量的牛羊及财物被一洗而空。
可任凭匈奴如何肆虐,韩安国也未得到周边郡国的的任何支援。
代国下辖的代郡距离渔阳不足三日的路程,可是直至匈奴人退去,也没有一名来自代国的援兵出现在渔阳。
渔阳宛如被抛弃的一个地方。
并不是代郡没有军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任何一条来自长安的军令。
自从阳夏侯陈稀叛乱失败,被诛三族之后,代国的核心领导人就被换成了汉家皇室。
所有守将只负责镇守边关要塞,无权管辖代国军队。
想要调兵,必须上报代国,再由代国上报长安。
一层一层,逐级上报。
最终得到刘彻的诏令之后,才可以在代国境内大规模的调兵遣将。
哪怕是匈奴入侵,也必须要得到许可,才可以调兵支援。
没有刘彻手令,擅自调兵的将领,都没有好下场。
当然,打赢了一切好说,如果打输了……有钱买命就回家,没钱买命就回老家。
哪怕想回家种地,最少也要五十金的买命钱。
大汉和匈奴对峙近百年,百年之中,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胜利。
真正值得骄傲的胜利,还要在一年之后,卫青带兵直捣龙城。
在旧观念的影响下,任何将领不可能以一生的名誉做赌注。
所以,治河民夫对于被匈奴偷袭之后,苏意率领军队,出代国支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白明哲看着地图,提议道:“若是吾先前往平城,以绣衣御史的身份。向代王借一万兵马呢?代国有雁门、平城两大屏障,且两大屏障间隔不足三百里。即便有匈奴侵袭,苏意将军也可以带兵支援,保代国无忧。”
褚大摇了摇头,“平城为代国治所,又是抗击匈奴的前沿,代王想要征调军队,只能从太原郡入手。可是,在如此匆忙的情况下,他要从何处调兵?”
白明哲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个小弟早就想好了!晋阳为天下雄城,哪怕失去一万守军,也无伤大雅!只需要将晋阳守军分出一万,可保治河之事无忧。”
《尔雅·释宫》云:“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晋阳作为太原郡的郡府,自然四通八达,这可是得天独厚的调兵条件!
再者,晋阳的防御足够强大,这已经被历史检验过了。
为什么当初秦国不惜冒险发动长平之战抢夺上党郡,也不愿意挥师北上。
若是秦国铁师直面晋阳,再给秦国百年,其也不可能入住中原!
当年的那一场长平之战,秦国不得不发动,也不得不打。
哪怕是举全国之力,他们也必须拿下上党郡。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