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韩家姐弟(第 4/4 页)
韩立丰点了点头,坐在桌前的椅子上,拿着钢笔一笔一划的开始写作业。
韩父回来的时候,从窗户就看到自己的小闺女还有小儿子在窗前的台灯下低着头写作业,悄悄地走到厨房里,看到韩母正在刷锅,笑着说:“今天这是怎么了?咱们儿子怎么这么认真的写作业啊?”
韩母说:“凤鸣说他了,还把他写好的作业给撕了,让他重新写,我看立丰就得有个人看着才行呢,要不然就得扎煞了。”
韩父说:“立丰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性格,太跳脱了,不过凤鸣怎么想起管弟弟来了呢?”
韩母说:“谁知道呢,都是亲姐弟,好好管管也对。你赶紧过来吃饭,吃了饭我得拾掇桌子喂猪呢。”
韩父赶紧轻手轻脚的去洗手,回来坐在厨房里的桌子前,对韩母说:“我回来的时候遇到他二叔,说咱娘想要从大姐家里回来呢,明天找个时间把咱娘那院子拾掇拾掇,那炕洞也得掏一掏,都一个冬天了,也不知道堵成个什么样。”
韩母说:“这还没有到暖和的时候呢,怎么就闹着要回来呢?”
韩父说:“谁知道呢,回来就回来吧,咱娘总是在大姐家里也不是个事,金窝银窝总不如自己的狗窝啊。”
韩母说:“我看天气预报说明天天好,把咱娘的铺盖搬出来晒晒。”
韩凤鸣在屋里隐隐约约的听到韩家父母的话,手里写着作业,心里却在想着韩家的事情。
韩家上一辈姐弟四个人,大姑是家里的老大,叫韩启君,韩家大姑是方圆几十里地的传奇人物,人长得好看,从小就能干,学习还特别的好,高中毕业之后不能考大学,就回家参加生产队务农,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能干出一番成绩来,大姑在生产队干了两年就成了生产队的队长,那个时候大姑才二十岁,是有名的标兵,当生产队长的时候事事以身作则,硬是让自己队里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很多,队里的人分到的粮食也多。
后来村里来了插队的知青,有个京城来的知识青年对大姑一见钟情,经过一年多的追求,硬是抱得美人归,俩人结婚之后就生了一个儿子,运动结束之后大姑父家里通过关系把大姑父弄回了城里,大姑父家里一直看不起大姑,觉得大姑父一个城里人找个农村的媳妇,原来没觉得怎么样,运动结束了,大姑父家里的人都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就越发的看不起大姑了,把大姑父弄到城里之后就逼着大姑父跟大姑离婚。
那个时候大姑又怀了身孕,村里人都说韩家大闺女这下可坏事了,男人回城当工人走了,自己要带着俩孩子在农村过日子,谁知道没多久高考恢复了,大姑憋着一口气硬是怀着身孕考上了大学。
通知书来的时候,大姑的月子都没有做完,奶奶也是个硬气的人,把大姑的俩孩子留在家里,让大姑去省城念书,那几年家里日子过的很艰难,韩凤鸣听自己的娘说起过,韩父韩母结婚的时候大姑刚去学校没有两年,俩孩子留在村里跟着姥姥家的人,韩母嫁过来没少跟着看孩子。
后来大姑毕业了,分到地区的师范大学当老师,听说大姑父跟着从省城一起回来了,两口子把家安在了城里,接着就把俩孩子接到城里上学,奶奶自然得跟着去城里帮着接送孩子,这几年大姑家里的孩子大了,但是每年冬天大姑都要把奶奶接到城里过冬,就是因为大姑家的房子有暖气,暖和,村里的人都羡慕韩家老太太上了年纪享福。
大姑父家的人自然是对奶奶在大姑家里过冬有意见,每次来找事都不用大姑出面呢,大姑家的俩儿子先出面了,说自己哥俩从小跟着姥姥长大的,为了养活自己哥俩姥姥吃了很多苦,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不好好的养活着拉巴自己长大的姥姥,那就是猪狗不如的东西。
大姑家的两个表哥今年一个要大学毕业,一个正在外地读大学,每年都是这俩表哥陪着自己的姥姥来韩家过年,过了年,走走亲戚,就带着再去城里,其实奶奶不想两个外孙跟自己奶奶那边弄得这么僵持,但是俩表哥小时候大姑父那边的亲戚真的是把这俩表哥的心伤的透透的,韩凤鸣听自己的奶奶说过,有一年大姑带着他们去京城奶奶家过年,结果那边的亲戚瞧不起俩表哥,说话还特别难听,俩表哥拉着自己爸爸妈妈的手就走,不走就哭闹,硬是没让那边过个安稳年,打那之后,这俩人就没去那边过一回年,大姑父跟大姑也是隔个一年两年的回去一趟,用大表哥的话说就是,一帮小职员小工人,觉得自己跟什么皇亲国戚似的,谁稀罕他们,还瞧不起我们,看看我们住的还是吃的比他们差啊,请我们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