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韩家(第 2/3 页)
陈妩对于自己的这个经历有些惧怕,又有些向往,惧怕的是怕自己这是一阵梦境,向往的是韩家是一个温馨之家,这是陈妩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
陈妩靠着床头坐着,看着身边三抽桌上的东西,都是一些初中的课本,教材,还有几个练习册,陈妩拿起一本练习册,扉页上写着韩凤鸣的的名字,字迹稚嫩,但是很端正,韩凤鸣这个小姑娘,小时候因为计划生育,被送到姥姥家,在姥姥家里待到六岁,那个时候韩家父母已经生了家里的男孩子,也就是韩凤鸣的弟弟韩立丰,再加上得上学了,这才交了罚款,上了户口,因为这个,小时候韩凤鸣的绰号叫做“小黑孩”,就是说韩凤鸣是个黑户的意思。
韩凤鸣从姥姥家里回来之后,就是家里的玻璃人,一有不顺心的就会闹着要去姥姥家,再加上韩家父母因为觉得对二闺女的亏欠,对韩凤鸣那是要什么给什么,就连家里的最小的男孩子,也得排在韩凤鸣的后面,好在韩凤鸣这个姑娘不是那跋扈的,话不多,也就是跟家里人撒撒娇,在外面那真的是有名的内向的姑娘。
韩凤鸣这次发烧,来势汹汹,骑着车子回到家里就躺在床上了,然后就人事不知,陈妩也不清楚怎么回事,韩凤鸣跟自己小时候长得基本上一个样,现在自己却占了韩凤鸣的身体,而且还有韩凤鸣的记忆。
陈妩轻轻的抚着手里的练习册,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事情,冷不丁的听到院门口有响动,抬头从窗户看去,就看到一对三四十岁的夫妻转过影壁进来了。两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估计是两个人骑着一辆自行车,韩父推着自行车,韩母扛着一个镢头,两个人进了院子之后,韩母惊讶的说:“哎,凤鸣的车子怎么在家啊?”
韩凤鸣自己骑着车子回来的,回来之后就把车子停在了院子里梧桐树下面。
韩父说:“还真是呢,这个点还没有到放学的时候呢,快去看看去。”
两个人赶紧停好车子,放好东西,就进了韩凤鸣的屋子里。
陈妩不知道自己要怎么面对这一对夫妻,陈妩出事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韩父韩母现在也就是四十来岁,让她开口喊爹娘,实在是做不到。
韩家父母进了屋里,就看到自己的小闺女在床上坐着,韩母走过来,问她:“凤鸣啊,你怎么没有在学校啊?是出什么事情了吗?”
陈妩用手摸着练习册的封面,说:“我发烧了,就回来了。”
韩母听了,吃了一惊,说:“发烧,怎么会发烧呢,这会还烧吗?”说着话把自己的手往衣服上擦了擦,又把手放到自己的脸上贴了贴,这才放到陈妩的额头,试了试,又把手伸到陈妩的衣服底下,摸了摸脊梁,说:“这会还有些高呢,起来,咱们去诊所看看去。”
陈妩自从懂事起,就没有被人这么亲密的对待过,觉得浑身不自在,扭了扭身子,说:“这会没事了,觉得身上松快了很多,我喝点热水再躺一躺就好了。”
韩母说:“那赶紧盖上被子再躺一躺,他爹,你快去把高大爷请过来看看,发烧可不是小事,万一烧到脑子怎么办?”
韩母说:“中午我做点棒子面的粘粥,你喝点那个好,对了,我先去给你烧点红糖姜水,女孩子,还是得多喝这个才好啊。”
棒子面粘粥是用玉米面做的,这边种冬小麦,每年的春天在麦地里种玉米,每年秋天收了玉米,就会选那些颗粒饱满的磨成玉米面,大冷的冬天里,喝一碗热乎乎的棒子面粘粥,有些则是用玉米面做菜粥,最多的是用萝卜做的,收回来的萝卜,埋到地里,吃的时候扒一个,做菜粥的时候洗干净了,切成丝,再剁碎了,锅里烧开了水之后就把剁碎的萝卜放到里面,放点盐,然后下上玉米面,再放点切成丁的豆腐,烧开之后把切碎的葱姜下到油锅里,熬好了就倒在菜粥里,冬天里喝一碗真的是一种享受了。
韩凤鸣去年刚上初一的时候来了例假,打那之后,韩母冬天都不让韩凤鸣洗衣服,就怕孩子小水太凉了冻出个什么万一,现在小,看不出来,等到以后就会因为这个受罪,陈妩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在福利院里,虽然有阿姨照顾,但是孩子多,很多事情都忽视了,陈妩不知道这些事情,也没有在乎,成年之后因为痛经也不知道看了多少中医,吃了多少中药,大夫们都说这是因为小时候寒气入体伤了身体。
韩母去做饭了,陈妩盖着被子躺在床上,仔细的回味被亲人这样关爱的感觉, 越想越觉得这种感觉让人眷恋,怪不得,人在外面漂泊的久了,就想要回到家里,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
韩父带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夫回来了,陈妩知道这是村里诊所的老大夫,也姓韩,跟韩凤鸣是本家,一位在外面大医院工作了很多年的老中医,退休之后就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孩子怎么劝都不行,老两口就回来了,把家里的老宅子修整一遍,住了下来。村里人呢,有个头疼脑热的都要去找韩大夫看看,时间长了,韩大夫索性就在家里开了个门诊,小病小痛的就给点药,大病还是让去城里的大医院好好检查。
韩大夫简单的检查了之后,说:“烧退了,没事了,看脸色应该是有些虚,好好养养就行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