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百九十八章 死局(4000)(第 1/4 页)

    《连山》?

    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据吴良所知,《连山》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书中所载乃是对天朝影响极为巨大的占筮秘诀,几乎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吴良一直借用的乩童身份,于吉的堪舆之术,甄宓的相面之术……这些全都是建立在“三易”基础之上逐渐形成,最多只能算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而在“三易”之中,最为神秘的当数《连山》与《归藏》。

    因为《连山》成书的最早,几乎在天朝文明起源时便已经成书。

    可惜在后来的历代典籍却鲜有记载,以至于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没有人知道其中就竟记载了什么内容,只能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分析这可能是一部解密了万物起源与本质的先天易。

    而《归藏》则晚于《连山》成书。

    虽然后世考古界已经在一处秦国古墓中发现了一部疑似《归藏》的手抄本,但后世关于这部《归藏》的真伪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没有人能够证明这部手抄本中的内容是真的,也没人能够证明手抄本中的内容是假的,因此不可轻易相信。

    不过从各方古籍中有关《归藏》的描述,有人推断这应该是一部解密万物规律与发展的后天易。

    至于《周易》则成书最晚,被认为是在《连山》与《归藏》基础上推演出来的“大道”,其中虽对先天易与后天易都有涉猎,对后世人们理解此道有不小的帮助,但此书中省略了《连山》与《归藏》中最难理解、也最为精华的部分。

    因此读懂《周易》的人虽可小成,但却难以真正掌握易学的真谛,时常看似差之毫厘,实则谬之千里,偏偏还不自知。

    “先天易……”

    想到这里,吴良再细细品味华佗方才的话,尤其是那句“万物归于太初”,心中已是若有所悟,“根据于吉的解读,太易便是先天五太之中的一个过程,而《连山》又是解密相关秘密的先天易,同时面前的这棵建木又可能正是几方小世界、包括人间的起源……貌似这些信息都能联系在一起。”

    难道……

    吴良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有没有可能,那失传的《连山》与《归藏》中的内容从未形成过书籍,而是就藏在这疑似万物根源的建木果实之中?

    毕竟相关于吉方才提到的“天皇氏”乃是开天辟地之后的第一位帝王。

    而天朝正式形成文字则是在黄帝时期,在黄帝之前虽然不敢说没有出现过任何文字,但肯定没有行程可以传播的体系,甚至在就连这疑似与九黎国存在密切关系的秘境中,吴良也并未发现任何文字,有的只是几幅极为简易的图像。

    那么更早的“天皇氏”又要如何留下《连山》与《归藏》两部书籍呢?

    尤其还有一些史书中提到,《连山》有八万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那八万言哪怕放在后世的纸质书籍中,也得是厚厚的一本,若是方才没有行程文字体系,只能用图像来记录的远古时期,那恐怕搬来一座山也不够记的。

    哪怕只有四千三百言的《归藏》,就算使用汉朝依旧占据主流的简牍进行抄录,最少也得使用几十卷简牍。

    所以《连山》与《归藏》如果果真像传说中的那般是在远古时期成书,绝对不可能使用普通的载体,那根本就不现实。

    除此之外。

    还不得不考虑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就像吴良此前探寻过的“经脉发现之谜”一样,易学亦是一样的道理,这玩意儿总得有一个发现的过程与方式,那么“天皇氏”又是怎样在没有任何基础与先驱的情况下发现的呢?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红色莫斯科 元始法则 别叫我恶魔 重生都市仙帝 割鹿记 怪谈游戏设计师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他比我懂宝可梦 东晋北府一丘八 退下,让朕来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寒门宰相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星空职业者 全职剑修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最多阅读 我有一座恐怖屋 穿书自救指南 嘘,国王在冬眠 母亲 剑名不奈何 是心跳说谎 一念神魔 看鸟吗哥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夺嫡叶娇李策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安徒生童话 疾风吻玫瑰 惊落晚秋 心给他,钱给我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地狱公寓 我的锦衣卫大人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