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魏·大魔王·兴思(求订阅)(第 4/4 页)
这种现象,在学术圈里并不算少见。
前脚别人发一篇cns,比如报道了“石墨烯在某种临界条件下,展现出某种独特的性质”。
后脚搞物理的课题组,就开始针对这个新现象,去用自己实验室里的仪器测一测,蹭一波热点,吹一波牛逼,有时候甚至可以水到一篇《自然》大子刊。
类似的,网文圈也一样,《闺蜜之主》出圈后,一大堆跟风的克苏鲁风格的小说;签到流火了,市面上全是签到流。
游戏圈也是一样,吃鸡端游出来以后,鹅厂、猪厂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纷纷搞起了手游,甚至头部的公司还玩养蛊,自家公司搞几十个工作室,同步开发,然后先开发出来的、达到标准的,就上线。
一上线还上线两个、三个,继续pk,pk胜利的占据绝大多数资源力推,pk失败的,就只能等待慢慢停服。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道理都是共通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陈婉清没有汇报,组会划水+1。
蓝河那边的进展也不多,开发新仪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有时候一个技术难题,可能就要卡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许秋也没有汇报,组会划水+2。
上周他主要在撰写《科学》文章。
韩嘉莹h5给体材料的文章,已经撰写完毕,并成功投出,目标期刊jmca。
另外ptq1的工作,光源数据已经到手,数据齐全,刚好可以无缝衔接,撰写新的文章。
她和许秋、魏兴思商议了一番,最终还是在am和nc之间选择了am。
没办法,nc太贵了,现在组里《自然》大子刊都有了,也不需要nc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了,还是便宜一些的期刊比较好。
这大概也是有机光伏领域nc不多的原因。
大佬们嫌贵不愿意发,普通研究者想发,但是发不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nc比较少。
不过,nc作为综合性期刊,可以吃所有领域的稿件,倒也不差有机光伏一个领域的,每年随随便便可以收稿5000+。
邬胜男杰青基金完成,她帮许秋合成的coi8dfic等材料已经完成,自己的foic材料,也已经合成完毕。
现在开始指导两个本科生制备半透明器件,不过两个本科生最近来的次数比较少,一周只能制备两批器件。
上周她知道自己在许秋拟投《科学》的文章中署名是三作,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向许秋提出,她想做y系列受体的工作。
许秋当时考虑了一会儿,推测邬胜男应该也是看出来itic系列后劲不足,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于是,许秋也没拦着博后学姐,毕竟对方帮了自己很多忙,便把y系列受体的探索工作暂时交给了她。
主要还是现在模拟实验室中,也没有破15%的y系列受体出现,许秋对这个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如叠层器件。
让她自由摸索,如果她能把效率突破15%,那是她的本事,突破不了,那就只能乖乖的等着他来攻克难关。
不过,作为交换,许秋已经开发出来的几个初代y系列工作,邬胜男需要帮许秋做实验,同时在文章中只占二作。
莫文琳上周因为帮着许秋做器件的缘故,所以基于的体系的工作的撰写进度,只往前推进了一点点,达到八成半的进度,目标期刊afm。
又是一个划水的组会,很快结束。
根据许秋的观察,一般临近放假的组会,就会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他估摸着,一方面,与大多数人都有考试需要复习,挤压了做科研的时间有关。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疲劳会积累,平常双休都不一定能够休息的过来,现在做科研都是996,越到后期,疲劳累积的越多,工作的状态就会越差。
只有经历过一次假期的调理,才能完全恢复过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寒暑假还是有些道理的。
中学生普遍过着超996的生活,如果没有假期的话,很容易废掉。
ps:刚刚才注意到这个月的月末有双倍月票活动,有些失策啊……
ps2:前几天更新的太猛,要休整几天,先维持6000+更新,四月份继续爆发!
ps3:因为这种类型的文,很难通过对话水字数,所以写的很慢,一小时写一千字就是极限了,万更就要不休息的写10小时,还是非常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