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58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第 4/4 页)

    如果新的杰青基金或者重点项目申请不到的话,也将会面临待遇缩水,材料不能随便买的境况。

    包括前不久魏兴思还刚刚把发文章的奖励下调了,这就是组里经费不足的缘故。

    科研圈里,只要不是头部课题组,也就是那种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随便申请的课题组,大多数课题组都是缺钱的。

    四年能有八十万经费都很不错了。

    而300w的重点项目,一方面不是所有领域都有的,另一方面也不是谁都能申请到的,一般就两个名额左右,还要全国所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一起竞争。

    竞争者里面不乏“长江”、“杰青”,甚至还有院士。

    比如这次有机光伏非富勒烯相关的重点项目,竞争压力就非常大,魏兴思也是怕自己不够分量,才喊上了龚远江一起,力图一起瓜分300w。

    至于上千万经费的重大项目,普通的研究者就不用想了,不可能拿到的。

    其实,不仅是学生待遇低,普通的青椒学者待遇同样不高。

    如果工作在魔都这样的一线城市,普通的青椒学者基本上努力一辈子都不一定能买的上房。

    就算学校有分配的房子,多半也是有限制的,比如有不能随意买卖的交易限制,产权不属于自己,或者类似“人走房收”的政策等等。

    或许待遇问题,也是国内科研圈很难出诺奖级别的成果,留不住高端科研人才的原因之一。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科研属于最高第五层级的自我实现需求,而房子这类财产相关的需求,属于第二层级的安全需求。

    第二层级的安全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就去追逐第五层级的需求,在动力上显然就会大打折扣。

    这也是为什么说“搞科研和有钱的家庭更匹配”的原因。

    既然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么如果国家去普遍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以期让他们能够安心科研,能否有所改善呢?

    许秋估摸着同样也是难以实现的。

    国内很多制度或者路线选择上,其实都是“以史为鉴”的。

    比如我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禁毒力度,就是因为那一段屈辱的历史。

    这种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有些类似于历史上宋朝的“高薪养廉”。

    当时宋朝推行这项制度,结果最后通通变为了“高薪养腐”,极大的增加了国家内部的损耗,最终成为宋朝衰落的一大诱因。

    因此,国内偏体制内的工作,待遇注定不会很高,就是怕出现类似的情况,钱花出去了,但是啥效果都没有,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损耗。

    不过,虽然科研的道路很艰苦,但还是要有人来做的。

    要不然怎么实现科技进步呢,怎么实现伟大复兴呢?

    就像a股万年3000点,也总要有爱国人士为国接盘一样。

    因此,像魔都综合大学这样的高校,会倾向于把理工科的本科生留下来,继续在学校保研做科研。

    但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把很多不适合做科研的学生,强行给忽悠到科研这个行业中来了。

    这也是现在科研圈各种乱象的诱因之一。

    对于很多大学生,尤其是从小城市或者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都是空白的,对就业只有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

    因为就业这门课程,学校是不会教的,基本上只能通过自己学习以及家庭教育的培养,但想要自发的去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些懵懂无知的大三、大四的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面临毕业选择的时候,如果被学校里信任的老师一忽悠,很可能在自己也不确定自己适不适合科研的时候,就保研上贼船了。

    一旦保研,学校立刻封堵住学生的退路。

    比如不能打印成绩单(防止学生出国),不能打印三方协议(防止学生就业)。

    同时,在研究生期间,也给予了导师非常大的权限(防止学生划水)。

    其实,许秋觉得学校有义务让考虑保研的学生提前了解科研的具体情况,再让学生做出选择。

    方法也不难,开设一门类似《走进科研》的必修课程即可。

    但现状是大多数的学校并不会把这个情况告诉学生,只会让学生自己品。

    显然,大家都知道,一旦把这个事情开诚公布,敞开说以后,像魔都综合大学的保研率一定会大幅降低,不利于优质生源涌入科研这个“清水衙门”。

    可以说是学校在打一个消息差,利用了学生和学校之间信息的不对等。

    因为作为个体的自然人,天然是有“利己”属性的,一旦当他们知道选择就业而非科研,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收益的时候,他们就会倾向于选择就业。

    但国家需要从整个文明的角度来思考,让一部分人做出不“利己”的选择。

    换言之,很多时候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可一旦把事情说的通透了,就没有人愿意去牺牲了。

    许秋发现,当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有时候确实会挺悲观的。

    很多问题就摆在那里,明晃晃的,但就是解决不了。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说“各行各业都像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的缘故吧。

    虽然因为他有系统,这些悲观的事情大概率不会出现自己的身上,但看着有一些同学深陷泥潭,比如博士五年级都毕不了业,还是挺让人纠结的。

    包括室友孙一凡,都已经通过直播的方式来自谋出路了。

    不仅如此,前些天许秋还听孙一凡说,他感觉自己不适合科研,有点想找导师谈一谈,把自己的直博生的身份变更为科学硕士,或者专业硕士,但还没有鼓起勇气去说。

    许秋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

    当然,凡事有正面就有反面。

    科研路虽然难,但至少是一条通天的大道,具有完整的进阶序列。

    而且,对于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来说,科研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不断探索自然的边界,探索自我的边界。

    《无机功能材料》课堂上,学生们相继进行ppt汇报。

    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将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决定。

    班级里每个学生会拿到一个打分表,然后根据每个汇报的学生表现进行打分。

    最后,老师收集所有人的打分表,扣除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取平均值,这部分占总分的50%。

    另外的50%分值,由授课老师于冰给出。

    这种考核制度,相对还是比较公平的,因为大多数数研究生同学之间都是没有交集的。

    而没有利害关系,就能够给出相对中肯的评价。

    就像许秋,连班级里一半新同学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甚至有些本科一起保研上来的,材料物理或者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他都不一定能喊出来名字。

    不过,其他同时倒是基本都认识许秋,毕竟现在许秋在院系里也算是声名远扬。

    就连平常许秋走在材一的走廊里,总会有他不认识的同学冲他点头示意。

    别人主动打招呼,也不能不理。

    于是,许秋每次都是假装认识对方,也笑着回应,点头示意,心里则是在嘀咕:“这货是谁啊?好像遇到过好几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刺青 攻玉 上瘾 仵作惊华 顶级诱捕公式 甜妻 文物不好惹 白色口哨 雪意和五点钟 敬山水 小蘑菇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猫咪的玫瑰 娇瘾 神颜主播又封神了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天之下 杀死那个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