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他未来必将引领科研界新风向(求订阅)(第 4/4 页)
“好呢。”莫文琳微笑。
“我先配制一个pce10:itic的体系作为标样示范吧。”许秋进入手套箱,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首先,找到一个新的小棕瓶,然后用氮气枪吹一遍,去除内部的灰尘、接着准确称取给受体两种原料、加入氯苯溶剂、加入磁性搅拌子、盖好瓶盖……
本来下一步是在瓶盖上做标记的,但许秋发现记号笔不见了,找了半天,最后在天平下面的缝隙中把记号笔掏了出来,许秋做好标记,将溶液瓶置于加热台上的样品托内,设置转速为300r.p.m.。
“学会了嘛,”许秋转头说道:“接下来的几个溶液就交给你来配制吧。”
“没问题。”莫文琳接替了许秋的位置,进入手套箱。
她是第一次操作手套箱,动作稍微有些生涩,不过总体还算稳当,最终完成的还算不错,许秋满意的点点头。
当莫文琳准备继续配制第二个溶液的时候,办公室方向传来了魏兴思的呼声:“许秋,许秋,你过来一下。”
“来了。”许秋隔空回复了一句,随后向莫文琳吩咐道:“你注意安全,我去去就来。”
许秋走到魏兴思近前,只见对方手中拿着一篇新打印出来的文献。
魏兴思说道:“徐正宏他们的工作,发表在了nc上,进一步刷新了非富勒烯领域的效率,达到了11%。”
“我看看。”许秋接过文献,简单看了眼,徐正宏课题组开发了两种分子结构,分别为idtbr-o和idtbr-eh,是将原先idtbr的己基苯基优化为了正辛基和2-乙基己基,idtbr-eh的体系和pce10结合,最高效率11.13%。
许秋分析道:“这算是idtbr的衍生工作,虽然效率又提升了1%,但对我的itic体系暂时影响不大。”
“嗯,我就是和你分享一下这篇文献,”魏兴思点点头:“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几个工作也要快点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