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许秋,你的脑洞真大(求订阅)(第 3/4 页)
理论上,放一颗银粒应该也够。
但在蒸镀这种事上,宁愿多用一点,也不能少,因为一旦少了,这批器件就直接废了。
毕竟,蒸镀这项实验是有非固定损耗的,根据蒸镀速率不同,损耗程度也不同,一般蒸镀速率越慢,损耗的靶材也就越多。
在制备薄层电极时,为了让金属电极连续、均匀,肯定是要压低蒸镀速率的。
把装有银靶材的钨篓固定在电流加热装置上,许秋继续装金靶材。
金靶材是装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的,原厂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在透明塑料袋外面还套着一个不透明塑料袋。
金比较贵,实验室里用到的纯度在99.99%级别,价格比市面上的万足金要贵一些。
当然,价格也是浮动的,每次找专门做靶材的公司购买的时候价格都不一样。
许秋偶尔会收到靶材公司销售的消息:“最近金价又有抬头的趋势,亲,实验室里要不要屯一点金靶材呢?”
这批金靶材同样是圆柱体形状,直径也是0.3厘米左右,不过长度比较长,大约0.8厘米,同时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圆柱体,两端没有剪切痕迹,滑溜溜的。
许秋取出一颗金靶材,用干净的剪刀把它剪断为三截,把其中一截截放入钨瘘中,另外两截放回塑料袋中。
平常蒸镀100纳米厚度的金,大约用2颗银粒,现在蒸镀1纳米,三分之一颗应该够了。
金的价格相对比较贵,能省的话,还是省着点用吧。
许秋用同样的操作方法将钨篓固定在电流加热装置上,又取出三氧化钼的束源炉,换了一些新的三氧化钼,完成后说道:“莫文琳,打开机械泵。”
说完,许秋自己将蒸镀舱的舱门归位,并用力抓着舱门上的两个把手顶住舱门,保持蒸镀舱内部是密封的,不与外界的手套箱接触。
“好。”莫文琳按下机械泵启动按钮,一阵轰鸣声响起。
隔了三秒钟后,许秋用力拉着蒸镀舱的两个把手往外拽,发现拽不开,便松开手,缓缓退出了手套箱。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